-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曲经典的百年演绎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牡丹亭》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被称为满洲歌坛。“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几百年来,不同的剧种以不同的形式搬演《牡丹亭》。时至今日,《牡丹亭》依旧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其中以昆曲《牡丹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没有《牡丹亭》,昆腔很难找到曲和白、表演和声腔,内容和形式如此珠联璧合的保留节目;没有昆腔,汤显祖的杰作恐怕难以在戏曲舞台上成为如此演唱不衰的不朽之作。”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牡丹亭》的现代传承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其动态传播的过程给我们以启示。
一 《美术教育》本全本的表演形式和活动内容为一体、形式较丰富。在表演的设计、基本
《牡丹亭》作为“传情绝调”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吟香堂牡丹亭曲谱?序》载“汤临川做《牡丹亭》传奇,名擅一时,当其脱稿时,翌日而歌儿持板,又翌日而旗亭已树赤帜矣。”《牡丹亭》最早是用汤显祖家乡剧种宜黄腔演出的全本。据明代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载“《还魂》诸剧,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汤显祖的《七夕醉答君东》:“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这些都说明其自脱稿之日,便奏之于歌场,搬演于舞台。
《牡丹亭》的演出有全本、散出选本和改编本三种形式。“全本戏专讲情节,不贵唱工,惟能手亦必有以见长。”明代《牡丹亭》全本演出肯定也不少,但文献记载并不多。除了汤显祖自家组织的全本演出外,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潘之恒和邹迪光都组织过全本演出。潘之恒曾在其家五观《牡丹亭记》;邹迪光家班演《牡丹亭》能“见神情,想丰度”,“洗去格套,羌亦不俗”。《牡丹亭》全本演出直到康乾时期一直都和折子戏演出并行。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苏州冯起凤《吟香堂牡丹亭曲谱》为其全部工尺谱,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苏州叶堂的《纳书楹四梦全谱》和后来的《纳书楹牡丹亭全谱》,其第15出和第47出虽有删节和改动,但都应该是全本演出的反映。
1998年陈士铮导演的昆曲全本《牡丹亭》应该是近百年的一次全本演出。他将汤显祖55出的《牡丹亭》搬上国外的舞台,将昆曲、木偶戏和评弹等多种表演方式相融合,在完全由传统的工匠设计打造的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搬演《牡丹亭》。陈士铮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多样的手法将全本呈现在观众面前。全本演出分六集《惊梦》、《寻梦》、《幽媾》、《回生》、《责寇》和《园驾》,演出需要20个小时(三个下午和晚上)才能演完。这对于演员和观众的体力和精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全本在铺排场面、展现剧情、人物性格发展和故事情节的全过程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其演出时间长、内容较多、精华和糟粕共存,也是其明显的不足。
《牡丹亭》最常见的演出形式是折子戏。《明清传奇鉴赏辞典》认为,折子戏是指从全本戏中“选取情节相对完整、表演比较精彩的一出或数出单独上演。”折子戏自明代中叶兴起,进入清代康乾时期已经逐渐压倒了全本演出,成为戏曲舞台的主力军。《牡丹亭》的演出也经历了全本和折子戏演出的历程,清代后折子戏成为其主要的表演形式。明代钱岱的家班中“每人不过只能记中之二、三出,若全演,则力不逮也”,“戏不能全本。”这说明钱岱家班演出的是《牡丹亭》的折子戏。清代据王芷章《清代灵官传》中记载康熙后在宫廷演出的《牡丹亭》多为折子戏。另外,在《北平图书馆藏清升平署曲目》中还有《牡丹亭》8折曲本。
很多民间戏曲散出选本也将《牡丹亭》作为选录的对象。这些戏曲选本多为演出的脚本或看戏的手本,故基本上能够反映当时戏曲舞台演出。很多选本记录这些重点场次:《月露音》7出,《乐府遏云》6出,《词林逸响》2出,《万壑清音》1出,《增订姗姗集》1出,《怡春锦》》3出,《醉怡情》4出,《玄雪谱》5出,《缀白裘》11出,《审音鉴古录》8出,《啸傲烟霞》1出,《时剧集锦》2出,《和声鸣盛》1出,《乐府新声》8出,等等。现存的16部戏曲散出选本选录《牡丹亭》67次。经常上演的有闺塾、游园、惊梦、寻梦、玩真、幽媾、写真、闹殇、魂游,后增出目为诊崇、冥判、闹宴、言怀、拾画、闺塾、劝农、仆侦和圆驾等,搬演的折数相当丰富。
另外,曲谱也收录了《牡丹亭》的曲文和散出。无论是格律谱、工尺谱还是现代的简谱,都说明其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牡丹亭》曲谱的存在并受到推尊,正说明该剧不但是案头阅读佳作,更是可以演之场上、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戏曲艺术佳品。从而给那些认为《牡丹亭》仅仅是案头之书,而非‘筵上之曲’的观点一个有力的回击。”118现存28本曲谱选录《牡丹亭》173次,如《遏云阁曲谱》、《霓裳文艺全谱》、《霓裳新咏谱》、《牡丹亭曲谱》、《振飞曲谱》、《度曲百萃》、《谷音曲谱》、《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