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材料更新看泉州当代建筑创作的现状与发展
“建筑起源于实践的需要,并以自然物理为基础,不涉及创新形式,而是脱离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其形制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梁思成
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一直是纠缠中国建筑界的难题之一。如今问题又进一步演变成传统与当代、现代与当代的地域性传承问题。诚然,中国建筑师一直用自己的实践来回答此类问题,包括中国现代建筑早期的梁思成、杨廷宝到上世纪中叶的戴念慈、莫伯治,直至当代的“明星建筑师”们。大致而言,前期的实践大多关注纯粹中国形式和空间的转换,而当代的实践则慢慢转向材料本身的挖掘。这是由于“不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选择了‘材料’,而是作为经济基础的‘材料’造就了‘文化一’”。材料影响并决定了建筑的基本形式,因而仅从形式入手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即使采用不同材料来模仿传统的形式,也感觉是隔靴搔痒,这也是大量仿古建筑并不获得广泛认同的原因之一。因此,当代地域性创作对材料的重视和挖掘就成为必然,由于建造方式的改变,大部分传统地方材料的结构属性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承重作用蜕变成当代的塑性表皮,材料由此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建筑师可以通过材料本身来发现可能的形式以呼应地方传统。这样,材料的真实性也发生了改变,在现代建筑时期“你应该使这些形式和结构适应于、服从于你所用的材料的本质用途”。也就是说,选定了材料就选定了结构形式。例如砖石的各种砌法都要保证结构的稳定,这也是康(Louis I.Kahn)所谓的砖欲成拱的潜在逻辑。然而,当代材料的真实性针对的却是材料自身的肌理、比例等美观性因子以及地域性特征,这就为当代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为实际的切入点。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建筑特征明显:“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土楼木楼还有中西合璧。”泉州的传统建筑材料也极具特色,人们一般都认为“红砖文化”就是“泉州建筑文化圈”的核心内容。红色调是这里的主角:外墙使用的是红色烟炙砖;铺地的是红方砖;屋顶铺的是红色筒瓦;家具、柱、拱、门等,也大致是红的。这样,建筑材料的选择就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出现了大量不和谐音,使得城市处于割裂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上述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建筑一直处于演变之中,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有很多,我们难以一一对应找出脉络,但建筑传统却是有脉可循的。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建筑传统,而不是传统建筑。正如上文所述,材料是当代设计的一个切入点,因此以当代审美眼光对泉州传统材料进行梳理,以发现那些在当代依旧有生命力的因素,并进行适当的演绎,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一 烟合成砖的制作
泉州传统建筑大量利用了原生的乡土材料,如植物(当地特产“永杉”、竹子、藤)、土、蚝壳、石材等,并利用这些原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如黄土烧制成土坯砖、红土烧制成烟炙砖、石材凿成石板等,再将这些材料相互搭配以求发挥出各自的最佳性能,如出砖入石、蚵壳墙面(蚵壳加砖)等。其中,烟炙砖、石材、蚵壳是最为典型的乡土材料。此外,来自南洋的水刷石往往运用在同样传自南洋的骑楼上,“藉由洗石子(水刷石)可满足使用者在美观上的需求,并可作为地位的象征、财富的夸耀、美学喜爱”。
烟炙砖在烧制时,由于堆叠而形成特有的斜纹,在砌筑时又刻意利用斜纹来形成各种图案,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从而构成了红砖文化的基础(图1)。烟炙砖质地坚硬,色泽鲜艳,历久弥新,一般分为太兴、中兴、福办、尺二、厝瓦、筒瓦、釉面等近30种规格。其中,厝瓦、筒瓦用于屋顶,釉面、中兴、花砖等用于墙面,尺二、尺四、尺六等用于地面。
泉州盛产石材,例如南安的“泉州白”、惠安的青斗石,在建筑、地面和桥梁中使用广泛,且工艺精湛。建于南宋的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塔,是高近50 m的仿木楼阁式石塔;建于南宋的横跨晋江、南安两县的五里“长安”平石桥,从桥墩到桥面栏杆均为石构,无一其他材料;还有崇武的“石头城”等众多的石结构建筑都是极好的证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例子均有明显的仿木结构现象,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石材在建筑上的大量使用是在木材之后。
蚵壳是海边地区的特有材料,泉州先民承传“古闽越族”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的遗风,选取硕大坚硬的牡蛎壳与三合土混合贴附于墙体外侧(图2)。其好处首先是隔音效果好,冬暖夏凉,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潮湿气候环境;其次是墙体坚固,民间流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俗语;其三又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2 建筑材料特点
上述材料的集中使用使泉州传统建筑变得极具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因材施工”使这些材料的各自特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构成了泉州传统建筑极为华丽的特点。大致而言,泉州传统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材料使用重视真实性。在泉州传统建筑中,绝大多数的材料所展示出的都是原色与原肌理,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