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的教育功能.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学校的教育功能 孔子庙又称孔庙,是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崇拜孔子和儒家代表人物的寺庙。这是国家尊重儒家思想和文化的象征。历史上, 列入国家祀典的孔子庙, 中国多达1700多所, 朝鲜360多所, 越南200多所, 日本也有100多所。 文庙之所以设在各级国立学校内, 目的就是对国家后备官吏进行道德的教育。不论是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还是府、州、厅、县各级国立学校, 学生都是已经获取初级功名庠生 (秀才) 以上的人才, 庠生经过乡试、会试考取更高级的功名举人和进士就可以被任命为官吏, 进入国家官吏队伍。在学校建造文庙, 奉祀孔子以及历代先贤先儒就是为后备官吏提供学习的榜样, 进行成圣成贤的道德教育。 中国教育自古重视人格道德的培养, 人格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成为圣人和贤人。中国人崇奉圣贤, 但并不认为圣贤是高不可及的, 而是认为人人都能够成为圣贤,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孔子推崇圣人, 但他从不以圣人自许。“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 智也;教不倦, 仁也。仁且智, 夫子既圣矣’”(《公孙丑上》), 虽然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但子贡认为孔子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颜回认为人应该有成为圣人的志向, “舜, 何人也?予, 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滕文公上》)。孟子思想非常解放, 他说:“舜, 人也;我, 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 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下人也, 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离娄下》), 他认为“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 诵尧之言, 行尧之行, 是尧而已矣”, 因此他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荀子认为“彼学者, 行之, 曰士也;敦慕焉, 君子也;知之, 圣人也。上为圣人, 下为士君子, 孰禁我哉”(《儒效》), 学习学问, 能够付诸实践的就是士, 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就是君子, 精通学问的就是圣人。通过学习, 人可以成为士, 成为君子, 成为圣人, 只要个人努力, 是没有人能够禁止的。程颐认为“人皆可以至圣人”( 卷28《伊川先生语》), 人人都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成为圣人。朱熹主张学习要超凡入圣, “为学须思所以超凡入圣, 如昨日为乡人, 今日便可为圣人”, 通过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 中国古代学校就有通过祭祀先圣先师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 春, 官释奠于其先师, 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学者, 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创建学校时祭祀先圣先师, 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要祭祀先师, 至于奉祀的先圣先师为何人却没有记载。明代宋濂认为, “周有天下, 立四代之学, 其所谓先圣者, 虞庠则以舜, 夏学则以禹, 殷学则以汤, 东胶则以文王, 复各取当时左右四圣成其德业者为之先师以配享焉”(《文宪集》卷28), 四代之学分别以舜、禹、汤、文王为先圣, 以辅佐他们的贤臣为先师。虽然宋濂的说法不知来自何处, 但像这样详细的说法不可能是凭空杜撰, 应该是有所本的。 汉代时, 学校祭祀以周公、孔子分别为先圣先师, 永平二年 (59年) 三月, “上始率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 行大射礼;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 皆礼圣师周公、孔子”(《儒林传上》)。到东汉后期, 学校已经改为以孔子为先圣, “祠先圣师, 侍祠者孔子子孙、太宰、太祝令各一人”。三国魏时, 学校奉祀改为以孔子为先圣, 以颜回为先师。东晋以前, 学校祭祀都是“扫坛为殿, 悬幕为宫”(卷55《潘安传》), 并没有专门的建筑, 太元九年 (384年) , 国家开始在国学建造孔子庙。从东汉中期开始, 国家学校祭祀一直以孔子为主祀, 只是在唐代初期曾经两度改为以周公为主祀, 但两次加在一起也不到十年。 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世家》》), 死后没有在人世间留下好的名声, 理想就是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后人的祭祀, 最高的理想就是血食天下, 血食无疆, 被天下的人永久地祭祀下去。孔子就是历代为人们所树立的这样一个典型, 北齐时郡国学校开始建造奉祀孔子的庙宇, 到唐贞观四年 (630年) 奉祀孔子的庙宇扩大到县学, 从此“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焉”, 而杜牧更认为“社稷坛而不屋, 取异代为配, 未若夫子巍然当座, 用王者礼, 以门人为配, 自天子至于庶人亲北面而师之”, 孔子成为古往今来唯一享受天下血食的人物。孔子不仅享受人间祭祀, 历代还不断追谥加封。西汉元始元年 (公元1年) , 平帝首先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年) 孝文帝尊称孔子为文圣, 北周大象元年 (580年) 静帝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唐贞观二年 (628年) 太宗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