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北东部薛家石梁-黑村寨岩浆杂岩体的成因及其成因
0 网络杂岩的成因
云梦山变质核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叶,是典型的科迪拉变质核武岩(daetal.2001),这被认为是燕山造山带地壳扩张引起的重力崩塌的直观构造表现形式(daetal.,2001;da,2003)。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位于现今出露的河防口拆离断层下盘的云蒙山岩基的侵位时代为侏罗纪末-白垩纪初 (~143 Ma) (Davis et al., 2001) , 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无关 (Davis et al., 1996) 。因此, 出露面积约200 km2的云蒙山岩基并非造山崩塌过程的产物。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下盘发育多个规模较小的早白垩世岩体, 它们与燕山带造山崩塌阶段的伸展拆离运动有密切联系, 出露于北京市昌平区东部的薛家石梁-黑山寨岩浆杂岩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前人对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的成因认识不一, 主要观点包括: (1) 杂岩体中的中酸性岩属于C型埃达克岩, 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王焰和张旗, 2001;Su et al., 2007) ; (2) 基性岩来自富集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高Ba-Sr的中酸性岩是基性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 而低Ba-Sr花岗岩可能为地壳重熔形成 (钱青等, 2002) ; (3) 杂岩体中的中酸性岩是基性岩浆经历AFC过程的产物 (汪洋, 2007) 。本文作者注意到, 上述研究仅仅是基于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推论, 缺乏对于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内部不同岩性之间野外关系的观察和鉴别。例如:钱青等 (2002) 将侵位年代早于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的对臼峪花岗岩和铁炉子花岗岩的分析数据一并归于其划分的高Ba-Sr中酸性岩,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基性岩浆分离结晶形成高Ba-Sr中酸性岩的模拟计算。显然, 这个失误降低了其成因模式的可信度 (汪洋, 2007) 。本文在新获得的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 结合野外观察和利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对杂岩体侵位深度的估算结果, 对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讨论。
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出露于北京市昌平区东部燕山南麓, 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燕山中生代褶皱-逆冲推覆带的西段。杂岩体平面上呈NW-SE向展布的卵圆状;由上庄辉长岩, 薛家石梁闪长岩, 黑山寨石英二长岩、湖门二长岩和黑熊山花岗岩组成, 其中偏基性的端元出露于东南端, 偏酸性端元出露在西北部 (图1) 。杂岩体中的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与二长岩之间为过渡 (涌动) 接触关系, 黑熊山花岗岩与其他岩性之间呈截然的 (脉动) 侵入接触关系 (图1) 。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显示:薛家石梁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25±2 Ma, 湖门二长岩为124±2 Ma, 黑熊山花岗岩为124±1 Ma (Davis et al., 2001;Su et al., 2007) 。因此, 野外地质证据和同位素测年数据均指示, 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不同岩性均属于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根据我们的野外观察和前人资料 (白志民等, 1991;郁建华等, 1994;钱青等, 2002;Su et al., 2007) , 归纳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学特征如下:
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中的辉长岩出露于东南部, 由5个小岩块组成, 断续出露于上庄村到百合村一带, 其中上庄村东北侧者最大, 为含钒钛磁铁矿矿体。上庄辉长岩是一岩盆状地质体, 辉长岩占据中-上部;堆晶成因的含矿辉长岩分布在下部, 平面上出露在东部, 且其东侧地表边界呈弧形, 向下呈簸箕状朝北西方向倾覆延伸。钒钛磁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分布其中。辉长岩由斜长石 (~60%) 、单斜辉石 (20%) 、角闪石 (15%) 、黑云母 (~2%) 和不透明矿物组成。含矿辉长岩中的斜长石定向-半定向排列, 其间隙被磁铁矿、黑云母等充填, 形成嵌晶状补堆晶结构, 磁铁矿含量约15%, 分布均匀, 其中有绿色尖晶石。
薛家石梁闪长岩位于东南部的南半部, 包裹了上庄辉长岩。该闪长岩的东部和东南部呈向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 其西北部与黑山寨石英二长岩的边界在剖面上则显示过渡的涌动接触关系, 在平面上非常不规则, 呈现犬牙交错的形态 (图1) 。闪长岩由斜长石 (~55%) 、角闪石 (~30%) 、黑云母 (~10%) 以及少量石英、碱性长石与不透明矿物组成。作者的野外观察表明, 薛家石梁闪长岩实际上包含两种岩性, 一种是灰色中-粗粒闪长岩, 另一种为灰黑色闪长岩, 后者呈岩脉或包体产于前者之中, 两者之间的界线犬牙交错, 很难在小比例尺地图中表示出来。灰黑色闪长岩因其颜色暗, 在野外时常被定为辉长岩, 但镜下观察显示, 其中的斜长石牌号多数小于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