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女诗人朱淑真的形象
《屈原、李白、杜、苏轼》等中国古代文学打开了漫长的男性作家之路。它有伟大的男性作家和严格的男性评估标准。中国古代文学实质上是男性文学, 女性诗人只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缀。漫长的封建男权社会, 不仅吞噬了女性活生生的肉体, 更是吞没了她们的女性意识。现代作家张洁在其作品《方舟》题记中写道:“你将格外地不幸, 因为你是女人。”这种不幸自古有之, 文学的主流将女性排斥在外, 也淹没了女性的吟唱。
“跟唐代尤其是唐代中叶以前相比, 宋代妇女社会地位有较多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夫权得到加强, 女权进一步被剥夺。”“几千年封建伦理道德观的灌输和压抑, 无数次自我选择斗争的失败, 使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沉重的枷锁下呻吟而渐渐沉寂了。自我意识的彻底丧失带来的是对生活的‘责任式’对待和知天乐命的生活态度。生活对于她们不再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幸福的体验、享乐的获得, 而完全的外在于她们, 便成了一种负担, 一种折磨……在中国女性身上表现出来的大多是依赖性和自卑感, 而正是这种非独立意识使女性将自己的心理世界彻底的封闭起来。”朱淑真则不然, 她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独特的存在, 她是极少数自我意识的觉醒者。
一 女性文学与诗品文化的再现
朱淑真作为一个典型的闺阁女性, 以女性所特有的视角, 在其作品中大胆率真的抒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写出女性的觉醒与自我发现, 为人们展示出一个细腻而深微的女性心灵空间。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女性为主题的诗文很多, 但是大多数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是“男子作闺音”, 终是以男权的角度审视女性。相比较而言女性作家笔下的女子心态、情绪很大程度上成为作者自身形象、情感的直接外化。朱淑真在这一点上是具有代表性的。
朱淑真自幼家境优越, “幼警慧、善读书, 、工诗, 风流蕴藉” (田汝成《西湘游览志》, 从女性视角看, 朱淑真女性意识觉醒的早, 个人经历又曲折多难, 故而她能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 以女性作家所特有的口吻声情进行再现。作品中流露出的深细的心理层次和生动的人物情态都是男性作家无法比及的这在朱淑真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
山亭水榭秋方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 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 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 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秋》)
独行独坐, 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 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 剔尽寒灯梦不成。 (《减字木兰花·春怨》)
如此敏锐的体察和如此深细的感触, 也只有寂寞深闺无人倾诉的女词人才能缓缓道来。
词格即人格, 诗品即人品。许多托物言志的作品都表现了朱淑真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品质。其诗词主要借助梅花、白雪、楼阁、门窗等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心灵性感, 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朱淑真在现存的337首诗 (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 中咏花木的就有50余首, 占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 33首词中有9首咏花木词, 占其总量的四分之一。朱淑真尤为钟爱梅花, 朱淑真诗词中有咏梅诗13首, 咏梅词三首。她本人也堪称咏梅典范。梅花冰清玉洁, 气质高雅, 绝尘脱俗, 她咏梅实自咏, 将梅当做自我的物化。如:
雪格冰姿蜡蒂红, 水边山畔淡烟笼。 (《咏梅》)
未容明月横疏影, 且得清香寄酒杯。 (《冬日梅窗书事》)
拂拂风前度暗香, 月色侵花冷。 (《卜算子·咏梅》)
园林经腊正凋残, 独尔花开烂漫鲜。 (《腊月踯躅一枝独开》)
梅自古就有高洁劲直的君子之称, 朱淑真在梅花形象的塑造中, 完成了对女性自我的认识, 她笔下“梅”、“我”相融, 表现自我高尚的品格以及生存的艰难。
朱淑真同所有的女性一样心细如发, 善于发现外界的细节变化, 把视线聚焦于极细微的事物上, 摄取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的诗句在朱淑真的诗集中有很多, 例如:
风静窗前榆叶茂, 雨余墙角藓苔斑。 (《暮春三首》) 。
这里营造的是一种宁静、安逸的境界,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女性所特有的细微的心绪变化, 这种细节带动的情绪也是极为真实的。
二 “浴后美人图”的体现
朱淑真勇于创新, 敢于打破诗词的界限和“诗词分流”、“诗教”的桎梏。中国古代文学历来有“诗显志, 诗显而词隐, 诗直而词婉”的传统。诗词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 但诗词有着“诗庄诗媚”这一严格的界限, 传统文人一般也都墨守这个界限。李清照更是提出了“词别是一家” (《词话》) , 即只在词中抒写个人的爱恨情仇, 诗则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以及符合礼仪的思想。然而朱淑真却敢于逆流而上, 以一个女性的身份打破这一界限。她的诗绝不逊色于她的词, 用士大夫都不敢采用的方式, 在诗中大胆率真的抒写心声, 自由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怀, 把个人感受、隐微之情毫无掩饰的统统纳入诗中, 扩大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的承载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