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学号:16320373200
腔音对现代汉语声调影响研究
专业名称: 汉语专科
年纪班别: 2016级汉语一班
姓 名: 席露轩
指导教师: 张 栋
PAGE
PAGE 1
腔音对现代汉语声调影响研究
摘要
腔音,乃“带腔之音”。历经漫长岁月洗礼,对带腔之音的频繁使用,成就了中国传统口头文化(音乐、戏曲、舞蹈、语言等)特有的行为过程与听觉结果。进而,明清以来对声腔的多语境讨论,更将其一再推向传统口头文化之“形式内核”。以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鉴,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俗、传统音乐、曲艺、传统舞蹈各代表名录,均在不同程度上牵涉到极富族群性与地方性的带腔之音。本文以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为学科基础,对此种特殊声音形态“音腔”展开讨论。
关键词 腔音;汉语言;声调;影响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引 言 1
一、腔音、汉语言及声调概述 1
(一)腔音 1
(二)声调 2
二、腔音对汉语言的发展促进作用 3
(一)中国音乐中“腔音”的主要生成背景—声调 3
(二)借现代乐谱描述“腔音” 4
三、腔音的特点及对汉语言声调的影响 5
(一)腔音的特点 5
(二)腔音对现代汉语声调的影响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 谢 9
PAGE
PAGE 1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avity sound on Chinese language tone
Abstract The accent is the voice with a cavity. After a long time of baptism, the frequent use of voice with tune has achieved the unique behavioral process and auditory resul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ral culture (music, drama, dance, language, etc.). Furthermore, sinc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multi-contextual discussion of vocal cavity has pushed it to the form core of traditional oral culture. Based on the thre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 of China, the representative lists of folk literature, traditional drama, folklore, traditional music, folk art and traditional dance all involve to varying degrees ethnic and local voice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musicology and ethnomusic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al voice form tune.
Keywords cavity sound; Chinese language; tone; influence
PAGE 7
PAGE 7
1
引 言
在谈到中国的声乐作品时,经常会用到“腔”这个字,与之相应的词有“音腔”、“润腔”、“行腔”、“唱腔”、“腔格”、“昆腔”、“皮簧腔”等等,名目繁多、眼花缭乱。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民族声乐的爱好者或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模糊地体会到这些词语的大致涵义,但细究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十分明了。也难怪,就是在许多专业性很强的论文或专著之中,对上述有关“腔”的词混用或错用的现象亦不少见。若仅仅是爱好,则可以止步于知其大概,若想在中国作品的演唱方面进一步精进、登堂入室,就有必要对其明鉴了。理解了这些“腔”,即把握了中国声乐作品音乐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作品中的“神韵”就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然后寻找对应技法去体现了。沈洽先生在《音腔论》一文中有对“腔”的描述:“所谓腔,指的是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德国西马克公司材料.pdf VIP
-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件.pptx VIP
- 金融衍生品风险对冲-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2024年国家电网网络安全专业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docx
- 8.网络新世界第2课时(教学课件)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pptx
-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12).pdf VIP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道路平面图.pdf VIP
- Unit 3 Lesson 15 Winter Fun(教案)2023-2024学年英语六年级上册 冀教版(三起).docx VIP
- 建议信+讲评公开课+课件-2024届高三下学期英语作文复习专项.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