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VIP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创作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探究作者在环境和人物描写方面的写法,感受牧羊人的形象。 【教学重点】 1.运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创作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在环境和人物描写方面的写法,感受牧羊人的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质疑导学 1.同学们,如果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你想做什么? 2.你知道的最非凡、最令人难忘的人是谁?为什么? 预设:袁隆平——一生致力于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 钟南山——尽心竭力与病毒做斗争 3.1953年,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约稿,主题是:你见过的最非凡、最难忘的人。他写的是《植树的牧羊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最非凡的人。 4.对于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羊人? 2.他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 3. 他为什么要植树?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任务一 自行朗读,初感入境 1.请同学们采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或生字写到黑板上。 预设: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呼啸 张扬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流淌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汇报要求:___字的读音是“____”,读的时候注意________写的时候注意________; ________词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2.读完整篇文章,你认为这个故事讲得怎么样?为什么? 任务二 复述故事,了解情节 请你以文章中“我”的角度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语言要简洁。 如果以“牧羊人”的口吻来复述呢? 要求: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复述。 综合两种复述方式,把握主要情节,完成文后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更矫健;羊群减少,开始养蜂;依旧心无旁骛、沉默寡言。 萌发生机;蔚然成林;淙淙水流;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空气清新;健康、富裕;人们回归,幸福、安适。 4.仔细阅读自己完成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牧羊人的变化、高原的变化;对比的手法) 任务三 分析语言,解读人物 画出文中作者评价牧羊人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牧羊人的特点。 汇报句式:我从___________句子中,认识到牧羊人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牧羊人的,采用了哪些手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牧羊人生活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些环境描写能不删除,为什么? 任务四:挖掘主题,理解主张 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耶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 三、布置作业,巩固强化 小练笔:植树的牧羊人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人,他们有哪些特点?写一篇小短文200-300字。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检查复习,明标导学 1.课文主要讲了“我”与牧羊人的三次会面,初遇时,牧羊人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_;再遇时,牧羊人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最后一次见面时候,牧羊人___________,高原已经_____________。 2.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文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其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任务一 深入阅读,品味语言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