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病证:黄耳伤寒的诊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耳科病证:黄耳伤寒的诊疗 黄耳伤寒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走窜扩散,入于营血,扰乱神明,或引动肝风,以脓耳病程中出现剧烈耳痛,头痛,呕吐,发热,头昏,项强,甚至危及生命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病。本病属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颅内并发病(如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的范畴。 [历史沿革]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说:“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风入于肾之经也,不治流入肾,则卒然变脊强背直,成痉也。若因痛而肿生痈疖,脓溃邪气歇,则不成痉。所以然者,足少阴为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上焦有风邪,入于头脑,流至耳内,与气相击,故耳中痛。耳为肾候,其气相通,肾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肾,脊强背直。”所谓“痛而肿生痈疖,脓溃邪气歇,则不成痉”,可能属脓耳变症之耳后疽之类;所谓“成痉”之候,可能属黄耳伤寒之类。这是有关本病的最早论述。明代,孙一奎才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黄耳伤寒之名。如《赤水玄珠》卷十九说:“凡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风入于肾经也,不治流入肾,则卒然变恶寒发热,脊强背直,如痉之状,名曰黄耳伤寒。” 古代有关本病的文献资料较少。第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将本病定名为黄耳伤寒。《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认为黄耳伤寒相当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病之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而将耳源性脑膜炎新命名为脓耳成痉症,将耳源性脑脓肿新命名为脓耳脑痈。 【病因病理】急性脓耳风火邪毒壅盛,慢性脓耳火毒困结,正不胜邪,邪毒入侵营血,内犯心包,引动肝风所致。 【临床表现】 [病史]有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急性发作现病史。 [症状]初起畏寒,继而高热,头痛剧烈,喷射状呕吐。病重者可出现谵妄、神昏等精神症状及大小便失禁,呼吸异常(陈-施氏呼吸),在小儿多有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在病程中可能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口、听力减退、吞咽困难、失声音哑等颅神经症状,或肢体瘫痪失语等症。 [全身检查]脑膜刺激征及其病理反射,如颈项强直,小腿屈曲,腹壁下陷(舟状腹),腱反射亢进,如抬腿、抬颈、划跖试验阳性。病变中后期可出现缓脉、血压升高,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充血。 [耳科检查]耳部检查,可见下列情况之一:耳内有强烈臭味;脓液引流不畅,或伴有脓液搏动;鼓室腔内有肉芽、息肉,或胆脂瘤状物;耳膜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残余耳膜或鼓室黏膜明显充血;耳道深部(骨性外耳道)后上壁下塌;完骨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见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混浊,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及氯化物减少,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辨证论治】本病一经确诊(或拟诊),即应采取手术,使邪毒外泄,并配合内治。内治可分二大证。 [主证]耳流黄脓,或臭秽黑腐,脓液突然减少,耳内疼痛加重,头痛如劈,呕吐,憎寒壮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手足抽搐,两目上视。小便黄赤,舌红或红绛、紫暗,苔黄或黑,脉数或细数。 [证候分析]脓耳邪毒内陷,脓液走窜入脑,故耳流脓突然减少,耳内疼痛加重,头痛如劈;热毒炽盛,邪正相搏,则见憎寒壮热;热盛伤律则口渴引饮;邪热上逆,升降失调则呕吐;热扰心神,故烦躁不安;热入心包,则神昏谵语;热毒化火,肝风妄动,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热结胃腑则大便秘结;热结膀胱,水道不利,则尿黄赤短少,甚则无尿;舌红苔黄脉数为邪热内盛之征;舌红绛或紫暗,为热入营血之征;舌苔黑为热盛,火极似水之象;脉细数为火热灼伤营阴之征。 [治法]泻火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本方是由清气泄热的白虎汤、泻火解毒的黄连解毒汤、清营泻热的清营汤及凉血散血的犀角地黄汤复合加减而成,对于黄耳伤寒热毒炽盛,来势凶猛者,具有大清气血,解毒救阴,顿挫病势之效。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热;小便黄赤短少者加滑石、车前、木通以清利下焦;热入心包者,配合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之类;肝风妄动者,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清肝熄风止痉。 黄耳伤寒后期,若出现身热聚降,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面色苍白或灰暗,四肢厥冷,神昏谵语,呼吸短促或气息微弱,脉微欲绝,血压下降者,多属阴竭阳脱证,治宜温阳敛阴固脱,用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 【其他治疗】 1.并发于急性脓耳者,应尽快施行鼓膜切开或乳突凿开术,以保持脓液引流通畅。 2.并发于慢性脓耳者,耳科参照慢性脓耳处理,待病情好转后行乳突手术;若内治无效或病情危重者,亦可考虑即时作乳突手术,以抢救生命。 【预防护理】 1.按危重病护理。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4.及早防治脓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已患脓耳,应保持引流通畅,及早治愈,以免邪毒深入;若脓耳病程中,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改变,提示本病的可能,应高度重视,并作必要检查,早日确诊治疗。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