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鼻疮的诊疗
鼻疮是因外感风热邪毒侵袭或阴虚血燥所致,以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疼痛,或干痒、结痂为主要症状的鼻病。有急慢性之分,可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本病相当于西医鼻前庭炎。
鼻疮之名始见于《养生方.导引法》。《诸病源候论》卷9称“鼻生疮”,并最早论述其病因病机,认为属肺热。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谓:“鼻疮肺热生鼻中,燥干如火微疼痛,内服黄芩外定痛,燥干黄连膏润灵”。
[病因病理]
1.风热犯鼻:多因鼻涕浸渍鼻孔,或空气多粉尘,或挖鼻伤损鼻窍肌肤,邪毒引动肺经蕴热上攻而然。
2.血燥鼻窍失养:余邪久滞鼻窍,内耗阴血,外损肌肤,以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迁延成慢性。
西医认为本病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感染性炎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其病因主要有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或鼻腔异物引起的鼻分泌物刺激,以及长期粉尘刺激,或挖鼻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与诊断]
㈠急性鼻疮
1.起病较急,多有伤风鼻塞或鼻分泌物刺激病史。
2.鼻前庭灼热,疼痛,擤涕时加重。
3.检查见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皲裂,鼻毛多有脓痂粘附。
㈡慢性鼻疮
1.有急性鼻疮病史,病情反复,病程在3个月以上。
2.鼻前庭作痒、灼热、干燥与异物感。
3.检查见鼻毛脱落稀少,局部皮肤增厚,甚至结痂或皲裂,揭除痂皮后可引起小出血。
[鉴别诊断]
应与鼻疳鉴别。后者一般是面部或全身湿疹的局部表现,小儿多见,病因与变态反应有关。
[辨证论治]
1.风热犯鼻证
主证:鼻前部灼热疼痛,触之痛重。检查见鼻前庭及其与上唇交界处皮肤有弥漫性红肿或皲裂,鼻毛上覆有脓痂;或局部轻度糜烂,溢少许脂水。或伴鼻塞流涕、鼻息灼热,口干,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等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黄芩汤[264]去麦冬,加银花。
备选方:银翘散[279]、泻白散[183]加减。
2.血燥鼻窍失养证
主证:鼻孔处作痒作痛,灼热干燥,异物感。检查见患处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或有结痂,鼻毛脱落,清除痂皮后可见潮红,微有出血。或有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血亏虚证。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
方药:四物消风饮[89]加减。
备选方:地黄饮[116]。
[西药治疗]
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或磺胺药。
[外治]
1.局部疼痛者,用内服药再煎取汁,湿热敷患处;或以生地汁或麻油调辰砂定痛散[143]、六神丸[60]、紫金锭[318]之类涂敷患处。
2.局部干燥皲裂者,用黄连膏[271]、玉露膏[70]外搽;有干痂者,可用3%双氧水清除痂皮后,再涂1~2%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每日3次。
3.皮肤有皲裂或糜烂者,可于局部涂10%硝酸银,再涂上述药膏;有渗出者,可涂5%氧化锌软膏,每日2~3次。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⑴急性鼻疮针灸治疗参鼻疔。
⑵慢性鼻疮体针法取迎香、三阴交、足三里、风池。补法,每日1次;耳针法取鼻、肺、脾、胃、下屏间。每日1次,或埋针,或用王不留行贴压。
2.理疗:急性期,局部用红外线、氦氖激光照射。
3.单方、验方:防风白芷苦参皂角刺各10g乳香没药各6g黄芩12g蒲公英20g生苡米30g生甘草12g水煎服,日1剂。
[预防护理]
同鼻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