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李白《将进酒》备教手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将进酒》备教手记 2019-05-13 01:43:46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4期 刘自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内的4个学科核心素养,并把“思辨性閱读与表达”作为必修的7个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这一旨意,尤其是怎样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开展思辨性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加快探求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步伐。 关于李白《将进酒》的主旨,教材这样定位:诗人“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积郁很深,这首诗以借酒消愁为中心,抒发感慨,并对封建权贵和所谓圣贤表示轻视”[1]。强调“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的不平之气”[2]。这种认识,最早从宋初王禹偁模仿李白《将进酒》创作的《对酒吟》见出端倪,可以间接地看出王禹偁认为李白《将进酒》的主旨就是:诗人仕途受挫,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时不待我的悲哀,并借酒安慰自己。教材观点直接取自元代萧士赟的评注:“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3],明代唐汝询亦谓“此怀才不遇,托于酒以自放也”[4],可见,传统历史性解读主要是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来衡量、评价李白的诗歌,十分关注作者、作品背景和社会政治意义,其方法论局限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因声求气的框架中,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样说并非否定教材的观点,而是说在这一观念的主导下开展的一系列课堂语文教学活动,明显地暴露出种种局限和不足。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重接受、认同,轻质疑、多元;重传授知识,轻辨析、生成;以权威取代真相,以成见代替思辨,以感性埋没理性。表现在《将进酒》的教学上,对语言的多义性和整体结构的关注较为薄弱、轻视,甚至缺失,特别是对主旨的理解不但忽略了《将进酒》是“自慰解之词”“托于酒自放”的判断,而且课堂从来没有质疑,从来没有思辨性的理解分析,这直接制约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另外,《将进酒》存在不同版本和异文,是教学的丰富资源,但是常规教学几乎无视其存在,无视其课堂比较、辨别的地位和价值,更谈不上开发与利用。 基于上述背景,我设计并教学了《将进酒》一课,希望做一次“为现代中学生的成长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架”的个案教学尝试。以此引导学生凭借论据讲话、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辨别自己和他人观点背后的假设、立场和视角,使学生学习“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美国哲学学会界定语),从而突破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真正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落到实处。 一、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准备与调查: 1.课前充分预习,基本解决字词问题。 2.印发罗振玉编《鸣沙石室佚书》题为“唐人选唐诗”版本中的《惜樽空》原文。 3.印发不同时期的评注和鉴赏文章:元萧士赟评注[5];节选明唐汝询《唐诗解》评析[6];节选明代朱谏《李诗选注》评注[7];节选清王尧衢《唐诗合解》评注[8];当代周啸天《将进酒鉴赏》[9]。 4.印发李白诗:《对酒》《对酒行》《梁园吟》《古诗十九首(其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襄阳歌》《江上吟》《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10] 5.把自己疑惑的地方写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交给老师。 第一环节:立足文本结构,引导学生讨论诗人怎样“将进酒”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紧扣题目,整体把握诗歌结构,熟读成诵,初步获得自我体验,为后面发现问题、比较鉴赏、质疑求证铺平道路。 先解题。“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请,题目意译为“劝酒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一六)解题:“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朱谏《李诗选注》注:“将进酒者,……太白因之,以叙宴会之乐。”《唐诗合解》说:“通篇主意是劝人及时为乐,尽兴饮酒。”既如此,劝酒总得有理由吧?诗人是怎样劝酒的? 学生很快发现以下原因:明镜白发,须当饮酒;富贵豪华不足贵,诚不如饮酒;圣贤寂寞,唯饮者留名,理该饮酒。这样梳理,遗漏“人生得意须尽欢”以下六句,“岑夫子”以下六句,“主人何为言少钱”以下六句。而且没有理清前后材料的关系,所以,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从哪些角度劝酒的?能把这些原因分类吗? 提出这两点后,让学生再朗读,再思考,最终完成了《将进酒》的结构图: 第二环节:立足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讨论诗人怎样“将进酒” 此环节主要围绕学生的疑惑展开,根据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本着“我读出了什么”的原则,确定研讨问题如下: 1.开篇“君不见”三字是否多余? 2.“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表现诗人“自信”吗? 3.“钟鼓馔玉不足贵”四句是不是表达诗人蔑视权贵的“愤激”之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