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白喉的诊疗
白喉是因燥热疫毒搏结于咽喉,耗伤阴液,以发热,咽痛,咽、喉、鼻等处出现白色假膜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或并发心肌炎、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大人小孩均可发生,而以2~6岁的小儿最多。易形成地方流行。
本病在西医是指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及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皮肤白喉和其他部位白喉,临床上,以前二者为多见。
白喉之名,首见于清代张绍修《时疫白喉捷要》。此前在《疡医大全》中称“天白蚁”,在郑梅涧《喉白阐微》中称为“喉白”、“白菌”、“白缠喉”,郑西园《喉科秘钥》中称“白缠喉风”。据干祖望统计,分别于1795年秋、1830~1850年、1856年冬、1901~1902年前后,有过四次白喉大流行,地域广阔,损失惨重,如《白喉证治通考》中说:“辛丑、壬寅之交,天行疠气盛兴,吴下白喉陡发,传染相继,始自冬杪,以至春夏。”在对白喉的防治实践中,清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存白喉专著就有20多种。解放后由于加强了预防接种工作,本病现少见。
[病因病理]
本病因白喉疫疠时邪所致,但气候环境、体质因素是本病发生之重要条件,特别在秋冬气候干燥季节,素体阴亏、肺胃伏热者,更易罹患本病。
1.疫邪犯表:秋冬久晴无雨之季节,燥气流行,若素体虚弱,起居失调,白喉疫疠时邪,乘虚首先犯肺,郁于卫表,循经上犯于咽,侵蚀咽部粘膜,形成白腐。
2.肺燥感毒:素体阴虚肺燥之人,在秋冬时节,久晴无雨,气候干燥,疫疠时邪夹燥气经口鼻侵入人体,首选犯肺,滞留于咽,郁而不散,发为本病。
3.疫毒炽盛:疫邪由表入里,化火化燥,燥热火毒炽盛,熏腐于咽,则咽喉红肿,白腐弥漫成片。
4.疫毒凌心:正气虚弱,抗邪无力,白喉疫毒壅盛,最易侵凌心脏。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疫毒凌心,故其症状严重。
5.疫毒阻喉:疫毒壅盛,痰火内生,疫毒痰火结滞咽喉,闭阻气道。
6.气血亏虚:白喉疫毒后期,邪气已退,正气亏虚,气阴不足,体质未复。
西医认为,本病由白喉杆菌传染所致。病毒经患者和带菌者鼻咽分泌物排出,以飞沫传播为主,亦可经间接接触传播。病菌入侵上呼吸道后,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量繁殖,分泌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假膜。外毒素经淋巴和血液播散全身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心脏损害、肾、肾上腺、肝,以及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咽白喉
⑴局限型(轻型):起病较缓,全身不适,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自觉发热,体温在37.8~38.5℃,咽痛较轻。扁桃体上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假膜,假膜可超出腭弓,覆盖软腭、悬壅垂、咽后壁,假膜不易擦去,强行分离可留下出血创面。
⑵中毒型(重型):起病较急,咽痛剧烈,高热、烦躁、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明显。假膜扩展迅速,扁桃体、悬壅垂、软腭游离缘等处肿胀明显。颈淋巴结肿大,如出现颈淋巴结周围炎,可致颈部增粗如“牛颈”。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2.喉白喉:约有3/4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至喉所致,1/4为原发喉腔者。因喉粘膜肿胀及假膜形成,可有声嘶、失音、咳嗽、吸气期呼吸困难及喉鸣,喉梗阻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甚至窒息死亡。
3.鼻白喉:较少见。可由于白喉杆菌传染原发于鼻腔,则中毒症状轻,亦可经咽白喉向上蔓延所致。症见鼻塞,流粘脓涕,鼻腔粘膜表面有灰白色假膜,除去假膜可见易出血的溃疡。
各种白喉假膜细菌涂片检查或培养,均可找到白喉杆菌。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咽部溃疡性病变相鉴别(见表12-1)
[辨证论治]
1.疫邪犯表证
主证:咽微痛不适,干燥微咳,吞咽不利,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食欲不振,乏力。检查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其表面可见点状或片状灰白色假膜,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微压痛。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解毒利咽。
方药:除瘟化毒汤[221]加减。
加减:加土牛膝根、马鞭草;若服药后表证已除,但咽中仍有白膜者,宜改服养阴清肺汤[215]加土牛膝根及马鞭草。
2.肺燥感毒证
主证:咽喉微痛,咽燥少津,干咳无痰,咽喉异物感。检查见咽部及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点或白膜,白膜常超出扁桃体以外,不易拭去。伴发热,神疲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干燥少津,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方药:养阴清肺汤[215]加减。
加减:加土牛膝根、马鞭草;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润肠通便;伴舌苔黄燥,加大黄、知母泻火通便;热重口渴者,加天花粉、生石膏清热生津。
3.疫毒炽盛证
主证:咽痛剧,吞咽困难。检查见咽部及扁桃体红肿明显,表面有片状白膜范围大,颈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伴高热,面赤,烦躁,口渴引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治则:除瘟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