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颃颡病证的诊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颃颡病证的诊疗 一.颃颡干燥症 颃颡干燥症,是因风邪侵袭颃,或脏腑失调,邪毒滞留颃颡所致,以颃颡部干燥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咽喉病。有急、慢性之分。其急性者多发于初春、秋冬之交。小儿及成人均可患病,常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耳胀、脓耳等病证。在婴幼儿则病情较重,可引起里喉痈、肾病等并发症。慢性者四季可见,以成人为多。 本病相当于西医急、慢性鼻咽炎。 古代文献无此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其急性者当属感冒、伤风鼻塞等病范畴。 [病因病理] 1.风寒袭咽:风寒之邪袭于皮毛,内遏于肺,肺失清肃,邪壅颃颡。 2.风热犯咽:起居不慎,感受风热之邪,邪热郁肺,犯及颃颡。 3.郁热熏咽:肝阴不足,郁热内生,或反复感受风寒风热之邪,热郁肝经,循经上犯颃颡为患。 4.燥邪伤咽:邪热久羁,伤耗津液,或气候干燥,以致肺经燥热,循经上犯颃颡为患。 西医认为,急、慢性鼻咽炎常与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并存。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多尘而干燥的环境、内分泌紊乱、胃肠失调、饮食无节等,均可成为发病诱因,腺样体的残余或潴留脓肿、咽囊炎等,可使鼻咽部长期受到刺激而发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㈠急性鼻咽炎 1.起病急,恶寒发热,头痛,鼻咽部干燥、烧灼感,早期流水样清涕,后期转为粘脓涕。检查见鼻咽部干燥充血或粘膜红肿,有分泌物,或有腺样体充血肿胀,有时咽后壁可见分泌物粘附下流。 2.婴幼儿则全身症状较重,有高热或脑膜刺激症,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痛等。1~2天后局部症状渐显,鼻塞重以致吸乳困难,呼吸时鼻内有水泡音,张口呼吸。初期流清涕,以后渐转粘脓涕。咽后壁有分泌物下流,触诊有腺样体肿胀。 3.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4.中后期多伴有鼻咽部及鼻腔粘膜红肿充血、耳内胀闷、闭塞感等症。 ㈡慢性鼻咽炎 1.发病缓,成人为多,病程常在3个月以上。 2.鼻咽部干燥感不适,时常“清嗓子”或频频“吭喀”,或容易声嘶,时有头痛。 3.检查见鼻咽部粘膜充血、增厚,覆有稠厚粘液或厚痂,多伴有咽侧索暗红肥厚。 [辨证论治] 1.风寒袭咽证 主证:鼻内及鼻咽部干燥、灼热感,或有头痛、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检查见鼻及颃颡粘膜潮红,鼻腔或有水样分泌物潴留。伴恶寒,微发热,周身不适,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 治法:辛温通窍,祛风散寒。 方药:六味汤[58]加减。 加减:加辛夷、麻黄;鼻塞重者加苍耳子、白芷,清涕多者加细辛、诃子;耳鸣闭塞感,加石菖蒲化浊通窍;伴呕吐腹泻,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醒脾。 备选方:辛夷散[152]。 2.风热犯咽证 主证:颃颡部干燥不适,微痒,灼热微痛,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检查见鼻咽粘膜微红胀。伴微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等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桑菊饮[263]加减。 加减:腺样体肥大,加浙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鼻咽干痛者,加牛子、射干、山豆根之类利咽止痛;有脓涕,加鱼腥草、蒲公英、桔梗解毒排脓;耳鸣闭塞感,加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瓜蒌仁、大黄之类通利大便。 3.郁热熏咽证 主证:久病颃颡部干痒微痛,检查见鼻咽部粘膜红肿,伴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略数。 治法:养阴疏肝,利咽消肿。 方药:一贯煎[2]加夏枯草、薄荷。 加减:耳内胀闷不适,耳鸣,加柴胡、香附、川芎疏邪通耳。 4.燥邪伤咽证 主证:久病颃颡部干燥灼热感,如痰粘着。检查见鼻咽部粘膜暗红少津,或有粘脓痂附着。伴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舌质稍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燥润肺,滋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310]加减。 加减:加玄参、花粉、石斛、桑白皮。 [西药治疗] 抗感染: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可配合维生素C口服。 [外治] 1、吹药:用青白散[162]或冰硼散[132]之类吹鼻咽部,每天2~3次,急、慢性者均可用。 2、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药用辛夷花、薄荷、红花、赤芍、生地、桑叶各适量。或用庆大霉素8万u与地塞米松5mg,作超声雾化吸入,每天1次。急、慢性者均可用。 3、滴鼻:5%弱蛋白银滴鼻,或润鼻油滴鼻,每天3~4次。用于慢性者。 4、1%氯化锌涂鼻咽部,每天1次,连续2~3周。或用5%~10%硝酸银液涂鼻咽部,每周2~3次。用于慢性者。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⑴体针法:风寒袭咽证取列缺、照海、禾髎、风门,泻法,加灸法;郁热熏咽证取复溜、阳陵泉、鱼际、天突。泻法;燥邪伤咽证取太溪、太冲、申脉、天突,平补平泻法,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⑵耳针法:风寒证取内鼻、咽喉、肺、神门;风热犯咽证、郁热熏咽证取曲池、鱼际、风池、迎香;下耳根、额、咽喉、内鼻;燥邪伤咽证取咽喉、肾、肝、肺、脑。针刺,每天1次;或用王不留行贴压,3天1次,每天自行加压按摩贴压处数次。5次为1疗程。 2.单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