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咽喉病证:乳蛾的诊疗
乳蛾是因外邪侵袭,邪壅喉核,或脏腑失调,虚火上炎,气血瘀滞,喉核受邪所致,是以咽痛,喉核肿胀或肥大,形如乳头或蚕蛾,或喉核陷凹有腐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亦称喉蛾。临床上有急乳蛾、慢乳蛾、烂乳蛾、石蛾之分。以前二者多见。
急乳蛾,相当于西医急性扁桃体炎,是以新病喉核红肿疼痛,甚或化脓,并伴有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急性咽病。以其初起多因于风热,故又称风热乳蛾。本病儿童居多,青年次之,40岁以后很少发病。好发于冬春两季。
慢乳蛾,相当于西医慢性扁桃体炎,多因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邪毒久滞喉核所致,是以致反复举发咽喉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咽病。多因虚火上炎所致,故又称虚火乳蛾。
乳蛾反复发作,形成病灶,在局部可引起喉关痈、侧喉痈、急性脓耳,在全身可引起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肾炎、长期低热等并发症。
[历史沿革]乳蛾,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中称为“单蛾”、“双蛾”;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中正式提出“乳蛾”之名,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与证治。尔后,历代医家关于乳蛾的论述颇多。
关于病因病理。历代认为外因主要属风寒侵袭、风热侵袭、饮食不节,内因主要为脏腑失调,以致痰火积热上攻、水亏火炎、虚阳上攻等,与肺胃肾等脏腑病变关系密切。①积热上攻,与肺热、胃热、相火、心火、肝火等有关。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指出:“热气上行,结搏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以其形似,是谓乳蛾。”这种认识为后世所普遍接受。如明·孙文胤《丹台玉案》卷三说:“乳蛾……皆因平时感受风热,积之既久,留于上焦,一时未发,乘机而动,醉后而重醉,劳后而复劳,动其相火……结于咽喉。”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说:“乳蛾,此证由肺经积热,受风凝结而成。”《医学见能》卷一谓:“咽中生蛾,壅塞关隘不通者,心经火上逆也。”郑钦安《医法园通》卷一认为:急乳蛾,有少阴君火或挟风热为病者,有胃中积热上攻于肺,或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成者。②风热侵袭。明·窦梦鳞《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咽喉有数证,有积热,有风热,有客热,有病后余邪未清,变化双蛾者,”③虚阳上攻。《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单乳蛾,外证手足厥冷,痰涎自出,头重目昏。”“右畔虚阳上攻,其色微黄,其形若蚕茧之状,故谓之乳蛾,其证亦手足厥冷。”④饮食不节,痰热壅结。明·方隅《医林绳墨》卷七说:“盖咽喉之证,皆由肺胃积热甚多,痰涎壅盛不已……于是有痰热之症见焉。吾知壅盛郁于喉之两旁,近外作肿,以其形似飞蛾,谓之乳蛾……因食热毒之所使也。”尔后,如清·张宗良《喉科指掌》谓:“石蛾,此症或胎生或因本原不足,生于乳蛾地位少进半寸……此乃肝火老痰结成恶血,凡遇辛苦风热即发。”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谓:“死蛾核,此症核强且硬也。因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白色者是也,红者非。”说明慢乳蛾与痰、火、瘀血有关。⑤水亏虚火炎上。清·陈士铎《石室秘录》说:“阴蛾之证,乃肾水亏乏,火不能藏于下,乃飞越于上,而喉中关狭,火不得直泄,乃结成蛾……”。⑥风寒所致。《喉科指掌》卷三谓:“此症因风寒而起,肿如李大”。
关于乳蛾的范畴与分类。乳蛾本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及古代医家对于疾病命名方式不同,以致古医藉中所载之乳蛾有不同的病症范畴。其中,宋以前无乳蛾之称,本病当属喉痹、咽喉肿痛等病症范畴,即使宋以后出现了乳蛾之名,也仍然存在类似情况。如明·虞抟《医学正传》说:“其会厌之两旁肿者,俗谓之乳蛾……古方通谓之喉痹。”《医方类聚》卷七十五中《神效名方》有“左右喉痹”,清·张宗良《喉科指掌·喉痹门》中有双喉痹、单喉痹,其谓:“双喉痹,生于上腭关内两边,形如榄核,痛而难食……”,结合其所绘之图形,显然也是指乳蛾。乳蛾有时也属于喉风范畴,如《丹台玉案》卷三说:“若左右皆乳蛾,是亦缠喉风也。缠喉风云者,喉中皆缠紧,惟有一线之通;乳蛾云者,肿处如蛾,形犹有可通之路。”又如清·张璐《张氏医通》卷八亦说:“又有两块,结于喉旁,甚则大如鸡卵,气塞不通,痰鸣不止者,为锁喉风”,这显然也是指乳蛾而言。在古医藉中,蛾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部位分如:单蛾、双蛾;按病证分如:清陈士铎《辨证录》中有阴蛾、阳蛾;按病态分如:清·张宗良《喉科指掌》有烂乳蛾、石蛾、白色乳蛾,张汝伟《咽喉病·咽肿类》有急蛾、慢蛾、血蛾之分;按病因分:《喉科指掌》有风寒乳蛾、伏寒乳蛾,建国以后,第四、五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将乳蛾分为风热乳蛾、虚火乳蛾二类,第一版函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将其分为急乳蛾、慢乳蛾二类。
关于乳蛾的治疗方法。按古医藉所载,主要有内治法(以辨证论治为主)、外治法、针灸治疗、擒拿等。外治法方面,又有烙法、探吐、吹药、含服等等,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小儿杂治》十一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