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用.doc

高中历史教学: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7 页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内容分析】 本专题属于世界近代史内容。学习要点有两个:一是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二是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是本专题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重点说明14-15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另外,文艺复兴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鼓励冒险进取精神,基督教的传教需要也成为人们海外探险的精神动力。《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同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此时地理知识的完善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海外远航技术支持,葡萄牙与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则提供了远洋航行的财政支持。在上述种种动因和条件同时具备的前提下,新航路才得以成功开辟。 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是本专题的第二个教学重点。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这些内容都是初中已学知识,可以相对减少时间分配,重点说明欧洲各个国家进行的其他航路开辟,突出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鉴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史实,具有较好的史学基础,所以高中阶段重点不再叙述一般史实,而在于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的史料梳理和分析,展示各个时期欧洲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出发,深层次理解新航路开辟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不仅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地理大发现,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真正联系的通道打开,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以“渴望与发现”为主题,分为三个部分讲授。第一部分围绕“充满渴望的欧洲社会”,运用史料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第二部分围绕“探索发现的大航海时代”,通过呈现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和大事时间表,讲述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第三部分围绕“渐行渐远的东西方”,通过郑和下西洋半道中止影响有限与新航路开辟前赴后继开创划时代意义进行对比,讲述把握世界大势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形成时空观念和提高历史解释的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PPT呈现两幅地图:15世纪末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 学生活动:比较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找出它们所呈现的世界的不同,尝试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教师活动:观察图1、图2,可以发现15世纪的世界地图除了经纬度、大陆的距离不标准以外,只描绘了欧洲、部分亚洲地区和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大面积土地仍处于黑暗之中,范围非常有限。而利玛窦17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呈现了更为广阔的范围,且对欧、亚、非、美、大洋五大洲的形状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种变化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大洲之间原本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然而,新航路缘何开辟?又是怎样开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渴望与发现”的时代,共同探寻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课讲授 任务一:充满渴望的欧洲社会(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22分钟) PPT呈现哥伦布航海路线图 PPT呈现材料一:巴巴多斯是哥伦布船队航海中发现的第一个岛屿。为获得西班牙王室更多资助,哥伦布船长妙笔生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岛屿描绘成美丽富饶、物阜民丰、到处金银财宝的人间仙境。(转编自哥伦布:《巴巴多斯日记》[M]) 教师活动:事实上巴巴多斯当时只是个极度贫瘠且尚未开发之地,哥伦布在日记中为何不惜造假也要将这个贫瘠之地描绘成富饶之地? 学生活动:想要去开辟新航路。 驱动问题1:为何此时要去开辟新航路?或者说哥伦布远航前的欧洲社会又呈现出怎样的状况以致必须要开辟新航路? PPT呈现材料二: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王斯德:《世界通史》[M]) PPT呈现材料三:材料二 保罗·斯威齐在《再谈全球化》中说,“人们要明白,资本主义从最核心的本质上讲,是一种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