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ssh调水果》的艺术特色
在英国现代女性作家中,珍妮特文斯(jenntwintel,1959-)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作家。评论家多视她为与传统和惯常针锋相对的文学叛逆者。其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1985)曾获惠特布莱德(Whitbread Prize)最佳处女作奖,并于1990年由她本人改编为电视剧,又获得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会奖”(BAFTA)。小说讲述了北英格兰一个名叫珍妮特的女孩在专制的母亲和教条的宗教中争取自由的挣扎和斗争。母亲是一名宗教狂热分子,控制着小珍妮特的日常生活,包括每天的圣经内容小测验,在救世军担任护卫员,甚至还规划了珍妮特的整个人生,要求她长大后去非洲做一名传教士。然而,青春期的珍妮特爱上了她的同性女友,陷入爱河的她意识到人生的意义远不止于宗教。带着种种困惑,珍妮特走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
小说不安于循规蹈矩的最突出表现莫过于它独特的叙事方式。正如有评论家指出,“珍妮特运用多层面叙述,结合童话寓言和神话传奇,编织了一幅表现青少年焦虑的复杂图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奇妙故事”(López 35)。温特森在这部小说中的叙事手法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即对西方传统的宏大叙事的颠覆,以及对之进行的解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根据进化论观点所进行的‘宏大叙事’,人们可以按照一条‘故事主线’(storyline)来描绘历史,这条主线把杂乱无章的人类事件规划在一幅井然有序的图画之中”(5)。而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这样一条“故事主线”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已经无法按照这样一条有起有落、发展井然的故事主线讲述纷纭复杂的事件,用利奥塔的话说,后现代主义叙事即是“对元叙事的怀疑”(2)。在这样的语境下,“宏大叙事”已经被“小型叙事”所取代,虽然较之“宏大叙事”,“小型叙事”的影响范围要小,但它却颠覆了传统的叙事和历史概念所依附的一切确定性。本文旨在分析《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展现温特森如何模糊自传和小说的体裁界限,如何在作品中运用元小说叙事技巧,以及戏仿、互文的叙事手法,从而揭示温特森如何运用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达到在文学范式上的创新以及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颠覆。
一、 温特森的自我叙事能力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体裁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一般介绍性文字中多把它当作“虚构化的自传”或“半自传”。当被问及该小说是否是一部自传时,温特森给出了非常模棱两可的回答,在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她说:“那绝不是但也当然是一部自传。我只是想将自己创造成一个虚构的人物,于是就这么做了”(Winterson,“Vintage Living Texts”)。这样的回答说明温特森本人并不希望赋予这部小说一个确切的文类,并有意使作者本人和书中人物的界限变得模糊。
在谈及《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创作时,珍妮特·温特森说:“我试图解释自己从何而来,我试图把一段怪异的童年、一种非同寻常的个人历史讲明白,我也试图去宽恕”(Ibid)。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温特森在写作时确实是带着写一部自传的动机的。小说的主人公与温特森本人有众多相似之处。最明显的当数名字,作者将自己的名字“珍妮特”赋予了主人公,这已然是一个极大的暗示。除此以外,小说主人公的个人经历与作者的经历也颇为吻合。温特森本人还是婴儿时被温特森夫妇领养,夫妇二人均是五旬节教徒。成长于这样一个宗教气氛极其浓厚的家庭中,温特森八岁就开始做祷告仪式并亲自撰写布道文。她也曾执着于传教的事业,然而,她的同性恋倾向使之与教徒和家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十六岁时温特森便离开了家。随后,她在阿克林顿学院学习并靠打零工支撑生活。所有这些经历都与书中的珍妮特相同。小说女主人公的母亲也是一位虔诚的五旬节教徒,整日《圣经》不离手,一切都以“上帝的事”为先,并严格操控着养女的生活,青春期的珍妮特爱上了女友梅兰妮,并因此被母亲和其他教徒认为是“玷污了这个家,也把邪恶带入了教堂。”(175)珍妮特最终离家出走。因此,从内容上看,这部小说确实是温特森自身经历的再现,所有的素材皆取自作者个人生平,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人物叙述者正是其叙事的主人公,叙述的都是“我”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感。
然而,“传记的叙事是一种‘死象之骨’式还原,而小说比较倾向‘天马行空’式书写”(赵白生49)。《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绝非真实再现事实,而是“天马行空”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小说围绕着一根明显的主要叙事轴,即叙事者对自身从七岁的小女孩成长为成人女性这一过程中的身心变化的讲述。然而温特森没有遵循传统自传体小说的叙事方式,按时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一看似遵循传统成长小说模式的叙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