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百年前的管理与红化之巧腻苔成因与辨证的文献研究
1 第一,瘤的岩石学特征
“观察舌头可以验证阴阳,观察舌头会知道邪在寒热中。”。临床上常以舌质的色泽、形态辨别正气虚实、病邪深浅, 以舌苔的性状、色泽、润度辨别病邪的性质。湿浊内蕴, 阳气被遏, 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则为腻苔, 最早记载苔腻的著作是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 书中有云: “脏结无阳证, 不往来寒热, 其人反静, 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苔滑, 生长滑腻如胎膜也。”而腻的本义是肥, 在《康熙字典》中有“【广韵】肥腻。又滑也。【注】腻, 滑也”。可见, “腻”与“滑”在古代曾通用, 此处的苔滑即苔腻。清代的林之翰也在《四诊抉微·望诊·察舌部》中云: “舌见白苔而腻滑者, 痰也, 二陈汤主之。”元代的《敖氏伤寒金镜录》, 是舌诊的第一部专著, 具体成书年代不详, 原本现已不传, 共有12幅舌图, 记录了36种疾病的舌象, 里面有大量关于腻苔的记载。首次对腻苔的苔质特征进行描述是清代的《察舌辨证新法》, 书中有云“牙黄色, 胃中腐浊之气始升也。牙黄无孔, 谓之腻苔”, “若厚腻则中心稍厚, 其边则薄, 无毛孔, 无颗粒, 如以光滑之物刡刮一过者, 此为厚腻, 为阳气被阴邪所抑”, 其认为腻苔的主要特征是舌苔“无孔”、“无颗粒”。
2 宽胃地除满,消滞滞滞,案病为人
舌为心之苗, 脾之外候。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十二五规划的《中医诊断学》对腻苔定义为苔质致密, 颗粒细小, 融合成片, 如有油腻之状, 中厚边薄, 紧贴舌面, 揩之不去, 称为腻苔。舌苔薄腻, 多由食积; 苔腻而滑, 为痰浊、寒湿内阻, 阳气被遏; 苔黄厚而腻, 为痰热、湿热内蕴, 腑气不畅。现代医学证明, 腻苔的形成是由丝状乳头增生, 致使其密度增加, 并且各乳头的角化树呈柱状镶嵌, 不易脱落, 最终舌苔呈油腻状紧贴于舌面。《中医舌诊学》提出: “腻苔临床多见湿浊、痰饮、顽痰等阳气被阴气所抑的病变。”《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 “凡审病, 须先识名, 所谓中伤寒暑风湿瘟疫时气, 皆外所因; 脏腑虚实, 五劳六极, 皆内所因; 其如金疮足委折, 虎狼毒虫, 涉不内外。更有三因备具, 各有其名,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学不可不备。”腻苔形成的原因不外内、外因。内曰喜怒忧思, 外曰寒热风湿。
2.1 明燥金胃法
足太阴之脉, 属脾, 络胃, 连舌本, 散舌下, 而足太阴湿土脾与足阳明燥金胃互为表里, 故舌型及舌苔可以反映脾胃的变化。胃为水谷之海, 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 若脾主健运、胃主受纳功能失常, 舌苔亦由之而生。舌苔的厚薄枯泽, 是反映胃气存亡的重要标志, 亦是辨证五脏六腑疾病的可靠依据。
2.2 过食及互食,易生碎粒
2. 2. 1饮食不洁长年嗜酒, 伤及胃气, 湿蕴化热, 先见黄腻苔, 湿热久留则可变为灰黑苔, 且常与黄苔并见。如《伤寒指掌》中记载: “湿热内暑, 从饮食中得之, 嗜酒例多此苔。必黄厚黏腻, 痞满不饥, 呕吐不纳, 惟泻心最效。”若进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饮食积滞, 表现为白或黄腻苔, 伴口气酸腐。而过食燕窝、海参等滋腻补品, 也会出现腻苔。如清代卢之颐的《痎疟论疏》云“更有一种舌苔白滑垢腻涎浊者, 此有宿食未化也”, 提出了宿食可致腻苔。清代僧侣心禅所著的《一得集》记载, 患者在病体渐复之际, 又恣意饱食餐, 以致“舌苔又厚浊”, 经平胃散加减消食导滞二剂而安。
2. 2. 2药物影响所食方药滋腻之品有碍痰湿清化, 血液的运行, 不利于病情的转机, 也会导致腻苔。如《伤寒指掌》云: “不拘伤寒杂症, 正气虚者, 其舌苔必娇嫩而薄, 或淡红, 或微白, 皆可投补。若见黄而厚, 白而腻, 总属内邪未清, 不可遽进补药。”抗生素性多寒凉, 若使用不当, 会致中焦受损, 脾胃气虚, 湿浊内阻, 运化失常, 则生黑腻苔。
2. 2. 3季节气候“冬伤寒, 春温病; 春伤风, 夏飨泄; 夏伤暑, 秋疴疟; 秋伤湿, 冬咳嗽。此乃因四时而序者, 若其触冒, 则四气皆能交结以病人”。而“天人相应”, 梅雨季节、长夏、环境潮湿等都易生湿, 而湿性黏腻, 一旦湿困于内, 难于祛除, 则易生腻苔。结合当令气候, 暑热之邪凭脉或可定, 但湿邪为患, 非舌象不足以证实。
3 胃中之浊、上泛
《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云: “至于苔, 乃胃气之所熏蒸, 五脏皆禀气于胃, 故可也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89腻苔为胃中浊气上泛所致, 对胃中浊气上泛之成因, 主要有中气不足, 不能化浊, 浊气上泛; 阴虚, 胃中之浊随虚火上泛; 肝胃不和, 胃中之浊泛动等三种。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者, 多为食积或是脾虚湿困, 阻滞气机; 舌苔腻而滑者, 为痰浊、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S-T 578-2006 氟钽酸钾-行业标准规范.pdf
- 资本市场评级那些事.html.pdf VIP
- YS/T 427-2012_五氧化二钽 行业标准.pdf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2023年)版).docx VIP
- YST751-2024 钽及钽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报批稿.pdf VIP
- Dsc-931中文说明书.doc VIP
- (2025)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预案.docx VIP
-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设计构成与应用:立体构成与应用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对肝脏疾病诊断.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