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族传统艺术传承脉络及传承方式研究
蒙古的传统艺术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公元7世纪以后, 蒙古人从额尔古纳河流的深山密林渐渐走上了蒙古高原, 公元1206年, 成吉思汗用武力征服了蒙古高原的诸多部落, 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从此, 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 蒙古族在传承和延续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的基础上, 创造了极其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艺术, 并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代代相传, 流传至今。蒙古族传统艺术分为表演类 (包括英雄史诗、长调民歌、短调民歌、潮尔音哆、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潮尔音乐、马头琴音乐、四胡音乐、雅托葛音乐、三弦音乐、火不思音乐、冒顿潮尔音乐、歌舞剧、查玛舞、安代舞、盅碗舞、萨满歌舞等等) 、美术类 (包括宗教美术、民间美术、辽代的草原画派、元明清时期以来的文人画等等) 、手工艺类 (包括勒勒车制作技艺、服饰制作技艺、佩饰制作技艺、器具制作技艺、蒙古包制作技艺等等) ……当今, 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 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蒙古族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 一些传统民歌、民乐、民间舞蹈失去了演唱、演奏、表演的环境, 正处于逐渐的衰微之中, 有的已经消失;一些民间美术、手工艺品日益失去传统民俗文化的功能, 转向文物、博物及新的视频领域。因此, 蒙古族传统艺术的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梳理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脉络, 探讨蒙古族传统艺术创新发展之路是维护、强化、延续蒙古族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增进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一 藏族传统艺术的传承方式
纵观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历史传承, 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一般前人来传递, 后人来学习和继承, 就如传递火炬似的代代相传。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主要有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传承方式和学校教育中传承方式两种方式。传统传承方式和学校教育中传承方式有着共同点, 都包含着传承人传授的内容, 而传授一词也包含着教与学的两个方面, 教是为师者进行教授, 学是学生来学习, 即将某一种艺术技艺继续传递下去。传统传承方式, 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环境, 可以分为家族式传承、师徒式传承、社会性传承。
(一) 潮尔艺术大师、音乐教研者、基层专家等
以家庭环境、亲缘关系为依托的艺术传承行为, 在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链条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蒙古族许多传统民歌、民乐、手工艺的传承即属此类。大多卓有成就的蒙古族艺术家, 出身于民间艺术世家, 一般他们的父母均是当地著名的艺人 (歌手、琴手、裁缝、画匠、工匠) , 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中有著名艺人。因为他们从小在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身边长大, 早夕相处, 耳濡目染, 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直接影响他们品格、观念、趣味、能力的形成, 甚至深刻地作用着他们对艺术母体的选择和挖掘。在生活中, 父母或长辈发现孩子有与自己相似的爱好, 又有艺术天赋, 就给予指导和教授, 把孩子培养成艺人, 父母就成为他们的第一老师。著名的潮尔艺术大师、音乐教育家色拉西 (1887—1968) , 就是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下逐渐成长的。他的幼年时期, 家里的生活十分困难, 常年给牧主放牧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科尔沁草原上有名的潮尔手, 有时候办喜事儿的人家就请他们上门演奏。色拉西自幼接触祖父和父亲的潮尔演奏, 对演奏潮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拿起潮尔模仿祖父和父亲的潮尔琴演奏, 他的小手够不上琴弦的位置, 便与哥哥两人合作, 一人持弓, 一人按弦。祖父和父亲发现他对艺术有极高的悟性, 超好的记忆力, 于是在他9岁时就开始教他学马头琴。他演奏的《巴音》《何英花》《普奄咒》《得胜令》《天上的风》《鸿雁》《穆斯烈》《珠斯烈》《孤独的白羔》等传统曲目都是祖父和父亲传授给他的。(3)与色拉西一样, 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宝音德力格尔的父亲是一位草原上盲艺人, 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父亲也是阿拉善草原上的长调歌手, 著名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的外祖母是有名的民间歌手。还有, 一些艺人自己没有子女或子女对艺术的悟性不高, 所以就把自己的艺术技能传授给亲属的孩子。总的来说, 蒙古族艺人们普遍认为艺术的天赋是有遗传的, 这种遗传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 即上下辈遗传和亲属间遗传。这种遗传基因再加上平时的教授就能培养出优秀的艺人。如盲艺人, 中音四胡演奏家铁钢 (1907-1992) , 8岁始跟从姑父学习四胡及长篇叙事民歌。
(二) 师学养士—师徒式传承
师博给徒弟传授技艺来传承艺术的行为, 也是民间艺术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重要手段。过去蒙古草原上没有正规的艺术学堂, 许多热爱艺术的农牧民的孩子, 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学习艺术, 实现他们艺术梦想。拜师学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