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aion患者球后注射扩血管药物的必要性
眼部缺血性神经病变(aion)主要表现为视觉突然丧失,以乳头水肿和视觉缺损为特征。多数研究结果证实AION与睫状后短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国内一直将球后注射扩血管药作为常规治疗AION的手段。对于相对固定空间的肌锥腔而言,注射药物能否起到相应的血管扩张作用,是否占据一定空间,从而造成对球后血管灌注的再挤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于2003年开始对AION患者进行球后注射治疗,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测定其血流状况,旨在探讨AION患者球后注射扩血管药物的必要性。
数据和方法
一、 aion诊断标准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本院眼科门诊拟诊为AION的39例(78只眼)患者,再经两位眼科医师共同进行眼部常规检查,询问病史,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视野及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等检测,确诊为AION。所有患者来我院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诊断标准依据以往的文献报道。78只眼中,有39只眼被确诊为AION且不合并其他眼病。39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右眼17只,左眼22只;年龄32~74岁,平均53岁。将同一病例的患眼归入AION组,其健眼归入对照组。
二、 鼻下缘皮肤面入针
确诊患眼球后注射5 mg山莨菪碱(加入2%利多卡因0.5 ml),注射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嘱患者向鼻上方注视,以3.5 cm球后注射针头,由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稍上方皮肤面进针,刺入约1 cm,转向鼻上方,向眶尖方向斜行刺入达眼球后,进针总深度不超过3 cm。抽针无回血即缓慢注入药物。
三、 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及动力学指标
美国GE Logiq7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频率7.5 MHz,线阵扫描。患者仰卧位,眼睑闭合,探头涂耦合剂,分别做眼球水平和垂直扫描。于患眼球后注射前和注射后15 min、l h应用脉冲多普勒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鼻和颞侧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单位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度(time averaged maximum velocity,TAMX)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RI=PSV-EDV/PSV,PI=PSV-EDV/mV(mV示平均血流速度)。
四、 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同一病例患眼(AION组)和健眼(对照组)进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表1~3)。对患眼注射山茛菪碱后各时段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眼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时段的均数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表4,5)。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 眼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详见表1。
2. 视网膜中央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详见表2。
3. 睫状后短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详见表3。
由表1~3可见,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鼻和颞侧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TAMX及PI、RI等各项参数在AION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显示睫状后短动脉的各项参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6、0.001、0.007、0.007)。表明睫状后短动脉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是诊断AION的良好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TAMX指标在AION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03);但其PI、R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4、0.534)。由此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可作为诊断AION的参考指标。
二、 各时段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1.各时段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详见表4。
由表4可见,球后注射山莨菪碱后15 min和1 h,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除RI外,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3、0.012、0.000)。
2.各时段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详见表5。
由表5可见,视网膜中央动脉各血流参数指标除RI和PI外,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4、0.012)。表明山莨菪碱球后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