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军民和剂局方》治小儿诸疾卷选方用药规律探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制备手册,最初是“熟药所”的制备手册。因为美国的熟药研究所原位于太医局,所以被称为“太医局方”。1151年,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处方改为“和药局处方”或“局方”。该书经多次修订补充直至淳祐年间 (1241~1252年) 定型, 由朝廷颁发全国, 各地药局均需按其规定配制为成药备售, 其中每首方剂之后, 都有对主治证候、药物组成、单味药的炮制、成药的修制方法、服用方法、禁忌等有详细记载, 具备药典的特征和功能, 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药典。现存本共10卷, 附《指南总论》3卷, 其中专设治小儿诸疾方一卷, 其方药特点探讨如下:
1 增强诸家名方
治小儿诸疾方一卷, 共收录方剂118方, 其中收录大观校订方44方, 绍兴续添方4方, 宝庆新增方7方, 淳新添方4方, 吴直阁增诸家名方28方, 续添诸局经验秘方15方, 诸汤16方。
《和剂局方》中方剂为宋时的“太医局”奉朝廷之命, 向民间广泛征收确有临床实效的验方, 又经反复临床试验, 确定其行之有效, 才收录其中, 因此临床疗效甚佳。直至今日, 《和剂局方》所收方剂大多仍为临床常用方, 儿科用方亦不例外, 见表1。
2 配方用药注重meda的柔润
宋代, 中医儿科学的理论体系及临床疾病的防治已日趋成熟。在唐代开始流行, 为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首创“纯阳”理论, 认为“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而非“纯阳无阴”之谓。这一观点的提出, 标志着中医学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至北宋年间, 儿科名医钱乙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 提出小儿“脏腑柔弱”的生理特点, 并进一步认为小儿在病理上具有“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的特性, 而至清代, 温病大家吴鞠通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归纳为“稚阴稚阳”学说。因此在儿科处方用药方面, 钱乙认为应补不恋邪, 泻不伤正, 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 主张“柔润”的原则。与之同时代的《和剂局方》中收录的方剂用药也受钱氏影响颇多, 用药注重平和柔润, 并注意顾护脾胃。如治小儿寒壅相交、肺气不利, 见咳嗽喘急, 痰涎壅塞, 胸膈烦满, 咽喉干痛等症的润肺散, 方中以贝母清热祛痰, 麻黄、杏仁宣降相因、止咳平喘, 桔梗祛痰利咽, 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 阿胶养阴补肺, 陈皮理脾肺之气, 并防三药滋腻壅滞。方中药物虽仅八味, 却在祛邪同时兼顾了小儿脏腑柔弱的生理特点, 加入补益之品, 体现中正平和, 祛邪不伤正的特点。另外还有一方则更为典型, 即治小儿风热疮疹, 伤寒时气, 见有头痛壮热, 目涩多睡, 咳嗽喘粗, 鼻塞清涕等症的惺惺散。此方实为四君子汤的加味, 却可治疗小儿外感伤寒时气, 在《幼科发挥·变蒸兼证》中也提到“变蒸之时, 有外感风寒者, 宜发散, 惺惺散主之。”即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药健脾益气的基础上, 又加上了散寒止痛的细辛, 清热生津的瓜蒌根, 及宣肺祛痰止咳的桔梗, 煎服时再加入可疏散外邪、清利头目的薄荷, 明确体现出祛邪扶正兼顾的特点, 用药时既用到药性温热、散寒力强的细辛, 又用到药性偏于寒凉的瓜蒌根和薄荷, 使得该方整体的药性趋于平和, 兼顾到小儿“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的特性。
3 治小儿诸疾方遣药
全卷117方中, 共涉及用药约200味, 其中动物类药物30种, 矿物金石类药物21种, 其他大多为植物类药物, 还有少部分非天然药物, 即加工类药物, 如百草霜、兖墨等。还有部分药物现在临床多已不用或罕见使用, 如乌鸦、狐肝、水银、晚蚕蛾、釜下黑煤、白鳝头等。同时涉及不同功效的药物约有15类, 见表2。
从表2可看出, 治小儿诸疾方组方遣药涉及的药物类别较多, 如补虚药、清热药、温里药、止咳化痰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安神药、行气药、活血药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符合小儿易发病、传变迅速的特点。补虚药味数为最多, 其中甘草的使用频次最高, 其次为人参, 也符合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的特点。
而这200味药中, 既有温热药, 也有寒凉药, 还有一部分平性药, 见表3。
而从表3可看出, 温热药味数稍多于寒凉药, 但使用次数与寒凉药和平性药的使用次数之和大体相当, 使药性相互制约, 不至于出现寒热偏颇。这种配伍方法符合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不耐寒热的生理特点。
4 养成汤饮以养胃
《和剂局方》中很多成药方剂服用时, 明确写出使用不同的汤饮送服, 如各种汤、茶、米饮等, 不仅使成药的服用讲究, 还有一定治疗功用。如生姜汤可辛温散寒, 人参汤可健脾益气;治小儿惊风壮热证的如反魂丹、八珍丹、软金丹等多用薄荷汤, 或荆芥薄荷汤、金银薄荷汤送服, 取其辛凉开窍、清利头目;治小儿乳食不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