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史的荒诞.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文学史的荒诞

20世纪80年代末,住在美国的中国艺术家,也是文学爱好者在纽约接触了一个诚实的心,找到了他的知识,并与老人一起打开了世界文学史。这门“荒谬”课程诞生了。当年的听课学生陈丹青描述道:“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开讲第一课,木心定下规矩:“讲课地点: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时间:寒暑期各人忙,春秋上课;课时: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原定一年的课程因种种原因最终竟成了五年的“文学远征”,但当最后一课散去后,没人想到这纯属私人讲学的一幕会被20年后的青年学子所关注。

2011年岁末,名字刚刚为国人所知的木心病逝于其家乡乌镇。出乎意料,在随后的追思会上,竟有逾百位青年学子从全国各地赶来,送别木心。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追思会上,他们一致恳请陈丹青公开他20年前的听课笔记,以便更多学子有缘分享这一场盛宴。这才有2013年元月《文学回忆录》这部皇皇四十万言著作的面世。

我并非文学爱好者,对文学也不甚了了,花费了一个假期翻阅这部著作的目的其实不在文学本身。透过文本,我试图让自己回到20年前围炉夜话的纽约,为教育去寻找一个解答:今天的这些青年学子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并不缺乏对世界文学史的了解。他们急于听到20年前木心的讲述,想从中得到什么呢?特别是在他们受过正规、完整的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之后,他们还想在这样一门“不伦不类”的课程中得到什么呢?

但当我读完《文学回忆录》,并且在头脑中重构了当年的讲课现场后,首先冒出的竟然是爱因斯坦的一句俏皮话——众所周知,晚年的爱因斯坦对教育多有批评,当有人问他什么是教育的时候,他回答说:“如果你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所剩下的就是教育。”

一门漫不经心的课程,在结束后令人印象最深的竟然不是关于文学史的具体知识,不是某个作家或作品的记忆。除却这些,木心还能留给学生什么“剩下的东西”呢?

正如木心在课程中自信地对学生们所说的:“总能使诸君听完后,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一门“荒诞”的课程,木心首先留给了学生对文学持久的兴趣。

“文学是可爱的。”没有紧绷的面孔,没有庄重的语言。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照本宣科,木心的课如拉家常,娓娓道来,却能在不知不觉间开出你的一个兴趣来。他讲卡夫卡,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他。”讲西蒙,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当年陶渊明要是不种菊花而种葡萄,那该多好!”他一再重复:“这样说,是为了激起你们去读书的热情。”

在学校教育里,我们能接触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有什么能比激起学生对某个领域持之以恒的兴趣更重要呢?爱因斯坦始终在强调“神圣的好奇心”,他将之解释为强烈的兴趣以及在探究兴趣过程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他甚至批评学校教育不但没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反而是在扼杀它们。

木心激起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这比掌握了再多的书本知识都更能让人受用一生,是名副其实地将学生领进了文学门内。

木心还为学生留下了开悟的法门。

这有点像禅宗的顿悟,只有一位好的导师、一位语言中无处不散发着悟性的老师,才能开启学生的悟性。悟性好比创造性,很难想象,一位毫无创造性可言的老师,一位只会照本宣科、墨守成规的老师,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

木心的课上充满了智慧的语言。他讲《红楼梦》中的诗,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他讲尼采,说:“世界上的书可分两大类,一类宜深读,一类宜浅读。尼采宜深读,你浅读,骄傲、自大狂;深读,读出一个自己来。《离骚》宜浅读,若深读,就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

坦白说,这正是木心最迷人的地方。见识通透、金句纷披,听课者无时无刻不处在头脑风暴之中。相比于那些书本上具体的知识、固定的答案,没有什么比富有灵性、充满创见的观点更能激活学生的悟性了。

更可贵的是,木心还随时传授给你开悟的法门——“授之以渔”。他讲悟性,说:“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如渐悟过程远远不够,顿悟的渐渐会顿迷,渐悟的,也会渐迷。”他讲方法论,说:“零散分散的知识越多,越糊涂。要者是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如此能成智者。”

正如有人把知识二字拆成“知道+见识”,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让学生知道了某些东西,但却毫无见识,木心的课却正是要把学生的见识开辟出来,给他们悟性。

更重要的,木心的课给予了学生一个制高点,从而使他们能拥有高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