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案.docx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十八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案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2.时空观念

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

3.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并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并做出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难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时空思维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言框

新课讲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表现(制度自信):经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战胜天灾,应对人祸,降低人民生活负担

经济方面:“三步走”发展战略逐步实现

1.在全面改革的推动下,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工业总产值达6万多亿元,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0年,“七五”计划所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2.进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多万亿元,年均增长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科技方面:国家在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应对天灾人祸: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国家战胜非典疫情,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降低人民生活负担: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实现8年连续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和8.9%。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覆盖人数超过13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两免一补”:中共十六大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到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惠及1.6亿学生,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当年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

(二)“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实践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yi12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