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十七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意识到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局部战争的爆发;战争全面爆发的过程;《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联合国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难点:二战爆发的原因;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时空思维
?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言框
新课讲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法西斯主义的含义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二)亚洲、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三)雅尔塔体系(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归还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独立。
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⑤成立联合国。
评价
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四)二战影响
对欧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对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对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发生的种种原因,包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法西斯主义的滋生、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绥靖政策的推动,当然根源还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将其归结为旧秩序下的危机,这种危机打破了和平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爆发,总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从单独作战到联合作战。
和平来之不易,战后的世界需要重建新秩序以维护和平。雅尔塔体系相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同样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二战结束后,美苏崛起,两极格局代替欧洲中心的格局,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
课堂练习
见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史料选用上还需精练一些,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时间。教师讲解较多,学生自主反思总结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2.受限于传统教学思维,仍然不愿舍弃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强化落实,因课堂容量有限,使得本应颇具趣味的战争过程部分不够激情学生兴趣;部分学生对于陌生的新理论理解还不够透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docx
-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