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辽代契丹女诗人的刺世意识——以萧观音、萧瑟瑟作品为例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包含着一种怨刺的文学传统,自《诗经》的《国风》开始,“诗可以怨”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面对世界的姿态。直至“五四”时期鲁迅依然强调:“政治是安于现状,文学是不安于现状的。”怨刺实则是侧重于不同的方面,怨主要是指个人失意之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个人遭遇的自我抒发,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等等都是怨的文学表达方式。而刺则是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干预,在古代封建集权制下集中表现为对君王的进谏。《毛诗大序》中提到的“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便是如此。文学探寻社会的阴暗面,为统治者建言献策,促使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意识,就是刺的含义。建言献策,做一些忠言逆耳的文章,也是古代言官的职责。萧观音、萧瑟瑟作为后妃,本应恪守妇德,享受自己奢华温情的宫廷生活,但是她们不顾一己之身,做文章直言政治之事。奈何夫君昏聩无能,因忠言而衔之,最后她们都惨死于小人谗言之下。
一、灵活运用讽谏的书写方式
屈原的《离骚》采用楚地地方方言的特色,生动贴切的比喻手法,不仅开创了“香草美人”的叙述传统,而且用这种“婉而多讽”的书写风格谏言君王不可听信小人谗言。萧瑟瑟既继承了《诗经》国风的写作传统,又开创了自己的写作特色,其诗作都可见“骚体”的影子: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这首《讽谏歌》长短不一的句式颇具节奏感,部分句子带有“兮”字,让人联系起屈原的言辞切切和对君王的忠心耿耿。这种类楚辞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君王的讽谏之心,却又打破了“香草美人”的隐喻,形成了自己的雄浑壮阔的风格。
她们还巧妙运用借古讽今的书写方式。自班固的《咏史》开创了咏史诗的先河以来,咏史怀古、借古讽今就成为一种诗歌类型。许多古代少数民族诗人也常常以史为典作今昔对比。古人云:“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焉。”咏史诗有两种借古讽今的方式,第一种是回顾古代贤君贤臣的功绩,反观自身向其学习;第二种则是以史为鉴,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萧观音的《谏猎疏》便是采用了第二种讽谏方式:
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几屋,此游畋之往戒,帝王炎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豖,必败简子之驾矣!妾虽愚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
开头举了两个因为沉迷游猎误国的君王——西周穆王与夏启子太康。穆王因为终日狩猎而荒废朝政,国家衰颓。太康在出宫游猎之时被敌人攻占都城,最后死于非命。历史上两个强有力的游猎误国的例子,加之疏这种臣子给君王陈述意见时才会采用的正式文体,既表现了萧观音进谏刺世的决心,又有一种咏史怀古诗独具的纵横古今的艺术魅力。萧瑟瑟的《咏史》也借用秦朝历史以讽谏君王,可见两位对咏史诗这个类型有着极高的驾驭能力。
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蕃屏住,私门潜畜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官中兮望太平。
作品前两句指秦朝丞相赵高,立秦二世为皇帝,把持朝政、独断专权。佩剑上朝,官员侧目却敢怒不敢言。接下来的外患既代指秦朝也意指威胁辽朝的女真人,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也暗喻枢密使萧奉先。看似写史,实则刺世。这首诗构筑了历史与现实的互文性,尾联的“可怜”一出,诗人激愤的情感全然而出,也难怪引得天祚帝“见而衔之”(《辽史·后妃传》)。
二、直言进谏的作品风格
先秦诸子都是借用寓言来进言君王,《诗经》中有把统治者比作“硕鼠”。讽谏意指古代臣民运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对君主或上司的过失提出批评和规劝,可见“婉而多讽”才是讽谏的传统风格。而观之萧观音和萧瑟瑟的诗文,有一种直言进谏的意味。《广雅·释诂》曰:“谏,直言以悟人也。”她们的作品一定意义上回归了谏言以直的艺术风格。萧瑟瑟的《讽谏歌》中直接告诉君王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应对眼下的危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中的“直”字毫不避讳自己后妃的身份,最后一句甚至展现了自己宏阔的政治抱复,这种犀利直白的表现方式熔铸于契丹女诗人的民族血脉之中。萧观音的《谏猎疏》虽开头借用了四个历史典故来讽谏君王,但后半部分:“妾虽愚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则是直接劝谏君上,您可要接纳臣妾的建议。这种直接进言恳切期待的劝谏方式甚至超过了很多汉族男性官员的气魄。萧观音和萧瑟瑟的命运相似,据《焚椒录》载:“上虽嘉纳,心颇厌远。故咸雍之末,遂稀幸御。”正是她们忧国忧民的情怀,直言进谏的作品风格,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她们的命运悲剧。
三、契丹女诗人刺世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