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蒙古族“敖包祭”的起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探蒙古族“敖包祭”的起源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敖包。敖包,为蒙古语的音译,也译作“鄂博”,为“堆子”“石堆”之意。这种“堆子”,多用石头堆成,也有的用土、树枝及牲畜杂骨等堆积而成,上部还要立上木杆或插上柳枝。敖包的建立,一般选在高山、丘陵之上,或选在大路、山垭口等必经之地的旁边。敖包的形状多呈圆锥体,有大有小,大的高约数丈,如小山丘。敖包的数量,有的是一个独处,有的是几个、十几个成群分布,最多为13个一群。敖包群的排列,有的呈“十”字形,有的呈“一”字形(或略呈弧形)。以13个构成一群的敖包群来说,多见的情况为中间1个较大敖包,两侧各6个小敖包对称分布,或是四面各3个小敖包对称分布[1]71-72。

一、蒙古族“敖包祭”的祭祀形式及其含义

在蒙古族人看来,敖包是相当神圣之物。人们经过敖包时,都要提前下马、下车,拾起几块石头,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将石块抛到敖包上:据说这样可以祛灾祸、保平安。这种情形,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内蒙古地区经常可以见到。而每到夏季草茂畜肥之际,蒙古族牧民则要举行隆重的敖包祭祀仪式。据研究,“敖包祭”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血祭,即宰杀牲畜供祭,这种形式在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逐渐消失;二是洒祭,即将鲜奶、酒等洒在敖包前致祭;三是火祭,即在敖包前点燃干树枝或畜粪火堆,并将食物等祭品投入火中;四是玉祭,即将贵重的玉器供奉在敖包前,此种形式后来已十分少见。

祭敖包之时,要在敖包上插上柳枝及木杆,并在上面拴上五颜六色并写有经文的布条、天马旗。参加祭祀的牧民早早就会集聚到敖包前,有的行跪拜礼,有的行躬首礼,献上酒、肉食、奶食等祭品,并默默地祈愿,祈愿的内容包括牧民的生存欲望和精神需求等[2]。敖包祭的最后一个程序,则是众人围着敖包由左向右绕三圈,然后将食品、饮料等洒向敖包,敬献哈达,并点燃香火。祭祀结束后,随即举行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此即享有盛名的“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游戏之意)大会。

至于蒙古族敖包祭的含义,则有多种说法。如张秀华称:“有的说敖包是神的化身,是什么神,说法不一。有说是代表山神的,有说是代表水神、龙神的,也有说是代表庙神或祖先的”;“至于敖包所祭祀的是哪些神,在一篇古老的祭词中这样写道:向你,完全实现我们祝愿的神,向所有的守护神,从腾格里天神到龙神,我们表示崇拜并致以祭礼和赞美。”[1]72-73荣丽贞认为:“蒙古族的敖包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也象征着土地、草原,祭敖包也就是祭草原。……但从形状上,敖包又可看成象征高山”;“祭祀的一些形式,如祭火、祭敖包、祭尚西等活动是蒙古族崇拜大自然、感谢大自然赐予的朴素感情的民族心理特征所决定的。”[3]邢莉等称:“祭敖包祭祀的是各种神灵”,“敖包——牧人的祭坛是由土石与树枝组成的。蒙古族有崇石与崇柳的习俗。……敖包上往往插以柳枝,这里有较为鲜明的祈生的意义”;又称:13个敖包为一组所组成的敖包群中,“最高的石堆是佛教须弥山的象征,而其他的小敖包则象征尘世”;又进一步指出喇嘛教对蒙古族敖包祭的影响:“在古老的祭敖包的祭词里,已经掺入了喇嘛教的内容……古代祭祀敖包由萨满主持,喇嘛教传入后由喇嘛主持,喇嘛要持法器诵经卷,并且在敖包上树起长杆,长杆上缀有小布条,上面书写藏文的经咒。近代蒙古族祭敖包时有燃香之俗,这也是受喇嘛教的影响。”[4]206、248通过以上观点可知,蒙古族敖包祭祭祀多种神灵,既有萨满教的天神、地神等自然神,又有佛祖和祖先神等,体现了多种宗教的融汇。

二、蒙古族“敖包祭”的起源

(一)“敖包祭”起源时间尚无权威说法

邢莉等认为蒙古族“敖包祭”的渊源久远:“祭敖包是蒙古族信仰的萨满教所保留的古老习俗,它表明在万物有灵时代的蒙古民族对苍天、对大地、对山川江河的崇拜和对祖先崇拜等内容。喇嘛教改造兼并了草原民族民间信仰这一特殊的形式。他们把祭敖包纳入了喇嘛教的范围。”[4]248张秀华也称:“那木吉拉在《浅谈蒙古族的敖包祭奠》一文中介绍的敖包赞词写道:祭奠山林,是我们蒙古民族,从遥远的古代,继承下来的传统习俗。”[1]74但从目前所能见到的相关资料看,似乎蒙古族敖包祭这一习俗的历史并非十分久远。

蒙古族佚名作者在草原帝国形成初期著成的《蒙古秘史》一书,是存世最早的蒙古史籍,尽管其留存下来的版本是古蒙古文的汉译文本,已非原来的语种,但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是难以替代的。该书从成吉思汗22代远祖时起笔,至斡歌歹(窝阔台)汗十二年(1240)时止笔,叙述了蒙古民族大约5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5]序,8。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蒙古民族的史诗,对当代学者所称的“祭敖包是蒙古族信仰的萨满教所保留的古老习俗”,竟无半点涉及。

13世纪中期、也即蒙古帝国贵由汗时期,从欧洲通过钦察草原(南俄罗斯草原,当时为蒙古占领)长途跋涉到达贵由汗驻地的普兰·迦儿宾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