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祭茶文化的保护与开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夷山祭茶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提升旅游的文化性乃大势所趋,发展茶文化旅游是武夷山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喊山”与“开山”是在武夷山民间举行的传统祭茶活动,传承几百年,是当地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张显,是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俗,同时也是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将就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保护与开发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必要性与方式方法。

关键词武夷山;祭茶文化;茶旅游;喊山;开山

武夷山风光秀丽,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灵山出灵芽,这里同时是世界红茶与乌龙茶的发祥地,宋元时期的贡茶产地,全国闻名的茶文化艺术之乡。当地百姓世代以茶为生,近十几年来,武夷山靠其灵山秀水、厚重的历史人文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旅游业发展迅速,如今旅游业与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两大财政支柱。旅游与茶产业融合,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德天独厚的优势。千年儒道释,万古山水茶。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以茶为媒发展茶文化旅游[1],可以提升旅游的文化性,提高旅游的生命力。真正使游客达到身的放松,心的升华,上升美的境界。

祭茶文化是武夷山民间茶俗的重要组成,从宋代时就已流传,一直延续到民国。每年惊蛰这天,县丞跟官吏、茶农一起登上御茶园的喊山台,祭祀山神,而后茶农们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声音响彻山谷,回音不绝。据说,在茶农们有力的呐喊声中,喊山台旁的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升高,甚为奇异[2]。其祭茶现场仪式强烈,场面庄重,极具有地方特色。此外,在新年春茶开采之前,茶农在第一次上山采茶时,一早洗漱好后在当地制茶祖师杨太伯塑像前静默祭拜。站着吃完早饭,一阵鞭炮声后,上山采茶。这在当地称“开山”,这一习俗从民国流传至文革。

武夷山祭茶是以喊山、开山为主要形式,两者相继发展,共同形成武夷山独具地方特色的祭茶习俗,传承数百年,如今祭茶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却鲜为人知。而随着国内传统文化的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恢复与开发保护就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如何活态传承,将民间历史文化转化为文化竞争力,与当地旅游有机融合,提升地方旅游文化吸引力,显得十分有意义。

1武夷山祭茶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祭茶仪式与贡茶制度相关。贡茶制度形成于唐代中期,每年贡茶采制前,当地官员都要选择吉日良辰,请得道高僧主持贡茶园开采仪式,举行祭拜神灵等一系列活动[3],这被认为是最初形态的祭茶。随着贡茶制度的形成和茗饮之风的盛行,通过击鼓喊山进行催茶发芽的习俗也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

武夷茶闻名于宋元,衰落于明,复兴于清。宋代福建建安(今建瓯)境内凤凰山的“北苑龙焙”精制的龙凤团茶(即建茶:包括武夷茶在内)入贡朝廷,成为王公贵族专享的“贡茶”。北苑贡茶对采摘时间要求严格,有采摘不许见日出的要求,黎明时上山采茶,太阳出来就停止采茶之事。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亦载: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4]。贡茶采制期间,园官于每日五更时在山上的鼓亭击鼓喊山,把茶农聚集于凤凰山,由监采官发放进园凭牌,采摘结束再次击鼓把采工集合起来。“云腴贡使亲手调,旋放春天采玉条。伐鼓危亭惊晓梦,啸呼齐上苑东桥”是熊蕃在《御苑采茶歌》中描绘的贡茶采制时击鼓喊山的景象,从中可以想象出当时喊山的浩大声势。

元代,在武夷山四曲溪畔设立御茶园,大力开发武夷茶,将其作为贡茶的主要来源之一,“北苑龙焙”的喊山茶俗也因此传到了武夷山。建宁总管在御茶园建立了“喊山台”和“喊山寺”,“御茶园里筑高台,惊蛰鸣金礼数该。那识好风生两腋,都从着力喊山来”,喊山祭茶的习俗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每年惊蛰,县令备牲礼率官吏、茶农到御茶园喊山台祭祀山神,祭礼完毕,隶卒呜锣击鼓,红烛高烧,鞭炮声响,众人拥集台下,同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茶发芽!”声震山谷,回响不绝。元末,喊山习俗被作为一个官方仪式固定下来[5]。

此后,御茶园的贡茶要求数量越来越大,每年焙制龙团茶达数万饼。明朝改团茶兴散茶,但武夷山御茶园贡茶仍不得减免,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明史·食货志》载“其(建宁府)上供茶,天下供额止4023斤,而建茶2350斤,嘉靖十一年(1535年)建宁府总贡1856斤,其中建安(今建瓯市)岁办上供1308斤,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岁贡548斤。”[6]当地人民不堪入贡的重负,尽砍茶树,纷纷逃亡,茶园一度荒芜。明嘉靖年三十六年,御茶园停办,茶贡终于得免,县令祭山随之暂停,但随着中国茶事的兴起和茗饮之风的盛行,祭茶喊山催茶发芽的习俗在武夷山茶乡沿袭了下来[5],形成武夷山独特的乡土茶俗。

武夷茶采制之日,俗称“开山”。民国时期,武夷茶山盛行开山仪式。开山一般在立夏前两三天(五月初)。在春茶开采的前一天早晨,天微亮时,茶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