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带来的影响论文.docx

解析“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带来的影响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带来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孩子多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使得“隔代教育模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育模式。本篇文章主要围绕“‘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带来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可靠措施。

关键词:隔代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隔代亲人可以代替父母尽抚养责任与义务,但是不能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难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因而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是:缺乏交流沟通,亲子关系淡化;自我意识模糊,自卑心理严重;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心理受限;道德问题突出,价值观念偏移;人际交往不畅,性格极端孤僻。

一、缺乏交流沟通,亲子关系淡化

从家庭环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会感觉到父母不爱自己,甚至认为父母会遗弃自己;隔代的监护人年纪大或者忙于农活,与孩子情感上的交流少,很少尊重关心孩子。这使得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或者心理障碍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得不到支持和帮助,从而感到失望与无助。父母角色的缺位使得“爸爸”“妈妈”在儿童的心中,只是两个空洞的代名词。造成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的重要原因,除了缺少沟通交流之外,还和农村幼儿园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理念落后,留守儿童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有着重要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亲社会行为与儿童以父母为榜样的社会学习过程具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儿童会在对父母语言,行为的模仿中,逐步建立起是非善恶的标准和价值观念。例如,儿童会模仿父母的消遣方式,读书或者上网,儿童会模仿父母的说话方式,温和或者急躁。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无法与其他的儿童一样感受父母的爱抚,享受父母的照料。这些年在乡镇幼儿园任教的我,发现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开初期会有失落感,之后的一段时间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过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于父母的生疏,亲子关系会淡化,这对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模糊,自卑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年龄小时就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尽管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看,但是毕竟与父母的亲疏不同,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身边没有父母就会感觉很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逃避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对自己认知不清,自我意识模糊。儿童大多好胜心强,喜欢炫耀,具有强烈的自豪感,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就像失去了保护。相反,那些从小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做事有依靠,烦恼可倾诉,需求有回应,心理障碍较少,更加的乐观自信。因此,留守儿童更易自卑,更易产生心理障碍。

记得我带大班的时候,在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时,因为小朋友的一番话无心之话“原来你是留守儿童啊!难怪都没见过你的爸爸妈妈呢。”李乐乐小朋友当时就不开心了,一直到快放学我发现她都闷闷不乐的,当我找到她,和她聊天,安慰她的时候,她抱着我就哭了,当时她问了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她说:“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一句虽然是事实的话,但是稍微不带善意的话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可见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别的敏感,她觉得别人是在嘲笑她。这样的事情也直接反映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确实存在亚健康的状况。他们会认为“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同于寻常儿童的群体,是一个容易受到他人嘲笑的群体。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留守儿童”这个称谓已经使得他们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他们更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三、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心理受限

生活在农村的百姓,家里子女众多,但是家庭条件有限,能够供养出大学生在农村家庭虽然已经不是罕见的了,但是也是很不容易的。并且农村祖辈整体的文化水平偏低,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影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一辈的人,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力不从心,他们不懂得如何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无法为孩子辅导功课,难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隔代教育很多情况下都是“管养不管教”温饱式教育,对于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与潜能发掘都无能为力,这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在学校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双差生”“问题儿”,对学习活动不积极,缺乏自觉性,对同学交往缺少热情。例如,在调查中可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放学回家后,先做作业再玩的有42%,每次学习活动中认真参与,课后认真完成任务的有45.7%,而不需教师辅导,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课后任务的只有21.3%。还有很多的留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