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其以“课”:指向“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数学集体备课 doc 论文.docx

相其以“课”:指向“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数学集体备课 doc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相其以“课”:指向“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数学集体备课

摘要:数学集体备课在新的教学环境及教学理念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打造出高效、科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案。但是在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中做到这样了吗?我认为远远没有做到。现在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低效,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本意;甚至有些还不知道如何集体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数学集体备课到底应该如何回归,本文将逐一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集体备课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课堂教学

一、集体备课之困:意境缺失的课前准备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集体备课已经实行好多年了,对于集体备课的好处我们不言而喻,它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打造出高效、科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案。可是在集体备课实行过程中我发现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低效,使之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本意。针对这个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兼教研备课组长应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出在何处,如何改变这样的集体备课现状。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思考及在教科研培训、外出学习、请教中得出了一些关于改变数学集体备课的方法。

二、导之以行:让数学集体备课“内”与“外”兼修

数学集体备课的成果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集体备课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素养。不断的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集体备课时要考虑到并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集体备课时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在备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三、乐学之效:数学集体备课随“课”以婉转

核心素养提出:“学生要学会学习,要有科学精神贲友林.现场与背后——

贲友林.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1.集体备课前的基础来自“课”的相关

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教学应该有源头,否则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集体备课也应该有其基础。这基础应该来自“课”并于“课”的相关材料。

比如对于分数内容的教学: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分数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都安排了认识分数内容。作为教师在备课之时一定要搞清楚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的教材中各安排的“分数”都在什么层次。

三年级(上册):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三年级(下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五年级: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对小学十二册的数学书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备课的方向。

2.集体备课也应感悟生活“奥秘”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数学集体备课更应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并使之落实到数学课堂,成为学生适应社会、更好生活的工具。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备课中教学设计的片段是这样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很美很感人的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师:音乐中……

师:同学们美妙的旋律结束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时间都去哪了

师:是的,孩子们,时间都去哪了?岁月匆匆,转眼即逝,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那么今天老师就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故事。

……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认识年、月、日,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希望你们能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学完了数学上的年月日,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文学家(朱自清的《匆匆》)是怎么描述的把。

生活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教学活动也应该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应该把握生活的脉搏。

四、为“生”而徘徊:数学集体备课“放”与“收”并举

任何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这一主体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