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浣溪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浣溪沙》

教学目标

品读词中清丽语言,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通过了解诗人写词的背景,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会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熟读成诵,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想象入画面,透过意象入诗境。

教学难点:

品读比兴明诗心,关联处境悟豪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一个美名

1.借助“坡仙”美名,聚焦苏轼成就。

2.结合名人评价,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板块二赏一篇佳作

1.通过名家范读,想象词中描写的唯美画面。

(1)梳理词的上阙中景物与画面。

(2)小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唯美静谧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2.聚焦“子规”的意象,发现词人与众不同的情感表达。

(1)出示带有“子规”的诗句,发现子规的出现一般都预示哀愁的情感。

(2)聚焦下阙,读中体会词中表达情感上的与众不同。

3.借助最后一句的“用典”,发现词人反其道行之的用意。

(1)出示最后一句引用的白居易的整首诗,体会白居易诗中表达的哀伤。

(2)总结苏轼用典自然无痕,表达了昂扬乐观的心态和独特情感。

板块三议一段经历

1.补充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体会“乌台诗案”前后词人境遇的不同。

2.关联学生生活体验,对比体会作者从写景到抒怀的真正意图。

(1)你觉得此时苏轼笔下的“子规”的鸣叫应该要诉说什么才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2)读中体会苏轼的心态与心境。

3.结合黄州不同时期的作品,体会词人平凡与不凡的壮志豪情。

(1)初到黄州:与普通人一样,会迷茫、消沉、情绪低落。

(2)黄州后期:很快走出阴霾,有无惧风雨笑对人生的洒脱。

4.对比本单元其他两篇宋词,体会苏轼作品的风格和非凡成就。

(1)出示本单元第八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和第十首《清平乐》,引导学生发现理想胸怀写进词里主题更开阔,格局更大气,更豪放。苏轼词开一派,与辛弃疾一起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板块四悟一种人生

1.结合苏轼人生路线图和不同时期的经典诗句中感受他作品大气豪迈的风格,了解他一生的风雨路途。

2.以读引读:今后让我们在更多苏轼的作品中、书籍中读懂他、学习他,也努力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