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京韵悠悠第一单元 京韵悠悠.docx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京韵悠悠第一单元 京韵悠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京韵悠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艺术表现: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能够感受和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通过对四功中的唱、念、做、打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文化理解:积极参与欣赏、演唱等实践活动,提升对京剧的兴趣,乐于主动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并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表演要素。

教学难点:

能分清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同光十三绝》引入本节课内容。通过课前小提问初步了解京剧。

二、京剧的起源

清代乾隆年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京剧。

三、京剧的唱腔

让学生观看两个京剧片断并思考:舞台上出现了哪些角色,他们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剧照使学生对各行当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欣赏京剧片断,即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又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引出京剧的表演形式。

四、京剧的乐器

文场(管弦乐器):京胡、京二胡、三弦、月琴等;

武场(打击乐器):板、大锣、小锣、堂鼓、铙钹等。

五、京剧的脸谱

(一)欣赏《唱脸谱》

(二)歌曲分析

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时代感。

六、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正邪俊丑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行:这是京剧中男性人物角色的称谓。

(二)“旦”行:京剧中女性角色的称谓。

(三)“净”行: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和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四)“丑”行: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1.课堂小游戏:连一连。巩固四大行当知识

2.介绍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用夸张象征的色彩表达了人们的爱憎,脸谱充分利用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京剧舞台上,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性格特点。

七、京剧的表演要素——四功“唱、念、做、打”

四大表演形式(功夫):唱念做打

唱:指歌唱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区别

服饰妆容

舞美场景

配器

(四)唱词及念白

(五)内容题材

九、补充知识点:聆听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认识作者骆玉笙

十、课后作业

(一)学唱《说唱脸谱》

(二)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京剧脸谱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