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春末闲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重要字词和语句。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基调。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运用问题引导法,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文本,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辛辣讽刺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感悟作者对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赞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精神控制的批判。
品味文章幽默风趣、犀利深刻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讽刺艺术。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意义,思考作者观点在当今社会的现实价值。
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文章的难点和疑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章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春末这个特殊的时段,作者鲁迅却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春末闲谈》。那么,这篇文章究竟在闲谈些什么呢?它又蕴含着怎样独特的思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1.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背景介绍
本文发表于1925年4月24日的《莽原》周刊第一期,后收入《坟》。当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一些文人墨客为反动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散布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麻痹人民的斗志。鲁迅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写下了这篇杂文,以犀利的笔触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螟蛉(mínglíng)螫针(shì)孵化(fū)绝祀(sì)
唯辟作福(bì)唯辟作威(bì)刑天舞干戚(xíng)
解释下列词语:
无恶意的闲人:指那些没有恶意,只是在一旁闲聊、看热闹的人。
有恶意的闲人:指那些心怀恶意,故意造谣生事、破坏捣乱的人。
治人者:指统治阶级,即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人。
治于人者:指被统治阶级,即受压迫和剥削的人民。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文章围绕闲谈写了哪些内容?
请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明确:
文章围绕闲谈,先从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谈起,进而联想到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接着剖析了统治者实行精神控制的手段和实质;最后表达了对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引出话题,指出古今中外的统治者都有控制人民思想的企图。
第二部分(第47段):剖析统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方法,揭露其治术的险恶本质。
第三部分(第89段):赞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四)研读文本,深入分析(20分钟)
1.研读第一部分(第13段)
文章开篇写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以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出下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低年级《新时代思想读本》第1讲第二课《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教学课件.pptx VIP
- 保险行业转型培训课程打造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模式.pptx
- 阑尾腹腔镜手术.pptx VIP
- 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培训.pptx
- 安吉物流汽车零件配送中心优化方案设计.pdf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11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pdf VIP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全文 .pdf VIP
- 2021年12月大学英语三级(A级)真题试卷.pdf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