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董艳珍的故事
脚知道答案
法医专家都束手无策的灭门悬案现场,
只留下半个模糊脚印,
却被女警董艳珍一眼看穿:
“凶手身高1米82,体重85公斤,年龄约45岁,
而且——他是个穿着高跟鞋的男人。”
雨下得正浓时,技术中队的老刘推开了临时指挥部活动板房的门,带进来一股湿冷的、混杂着泥土和铁锈味的风。他摘下滴水的警帽,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对着满屋子或站或坐、面色凝重的同事,还有那位从市局连夜赶来的主管刑侦的副局长,艰难地摇了摇头。
“还是……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指纹。凶手戴了手套,处理得很干净。”老刘的声音带着连续熬夜后的沙哑,“足迹也…太乱了。客厅、卧室,到处都是血脚印,重叠在一起,加上早期进入的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无意识的破坏…”他没再说下去,只是重重抹了把脸。
一股无声的绝望像墨汁滴入清水,在板房里迅速弥漫开来。三天了,“6·12”灭门案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人心上。退休教师老周一家三口,横尸家中,现场惨烈。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与日俱增,上头限期破案的命令一道比一道急,可他们就像被困在了一团粘稠厚重的迷雾里,找不到方向。
副局长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手指焦躁地敲打着铺满现场照片的桌面。就在这时,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抬眼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小董呢?董艳珍还没到?”
“到了。”
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压抑的空气。
众人循声望去。董艳珍站在那里,身上是一件半旧的深色警用雨衣,水珠顺着衣角往下淌,在她脚下积成了一小滩。她个子不算高,身形甚至有些单薄,脸上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但那双眼睛,沉静得像静得像两口古井,波澜不惊地迎上所有人的目光。
几个年轻干警交换了一下眼神,那里面除了好奇,多少还掺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这就是那个传说中靠看脚印就能破案的“女神探”?看上去也太普通了。
董艳珍仿佛没有察觉到那些视线,她沉默地脱下雨衣挂好,里面是一身熨烫平整的常服。“服。“我去看看。”她没有多余的话,直接走向摆放着物证袋的长条桌。
桌子上,几十个透明袋子里装着从现场提取的石膏足迹模型和照片,杂乱无章地堆叠着。大部分足迹因为血液黏稠、踩踏重叠以及后期破坏,几乎失去了鉴定价值。老刘跟在她身边,低声介绍着情况,语气中透着无奈。
董艳珍没有说话,她俯下身,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一寸寸掠过那些凝固的石膏模型和血腥的照片。她的指尖偶尔会隔着塑料袋,轻轻虚划过某个足迹的边缘轮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板房里只剩下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和人们粗重的呼吸声。
就在那股怀疑的空气快要凝结成实质的时候,董艳珍的动作停住了。她的目光锁定在一个被单独放在角落、标记为“厨房门口冰箱侧后方”的物证袋上。那里面的照片显示,在冰箱与墙壁形成的狭窄死角里,残留着小半个相对清晰的鞋印边缘,是前掌部分,沾血不多,形态也有些异样。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袋子,取出里面的放大照片,凑到眼前,看了足足有两分钟。
然后,她直起身,转向一屋子屏息以待的人,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任何情绪:
“凶手,男性,身高大约1米82,体重85公斤左右,年龄约莫45岁。”
她顿了顿,在那片骤然升腾起的惊愕和更深的质疑尚未爆发之前,补充了最后一句,石破天惊——
“而且,他作案时,穿的是一双女性高跟鞋,码数大概在39到40之间。”
……
死寂。
绝对的死寂笼罩了整个活动板房,连窗外的雨声似乎都被这突兀的结论吓退了。
几秒钟后,角落里猛地响起一声嗤笑,是一个年轻气盛的技术员没忍住:“高跟鞋?男人?董老师,这……这怎么可能?凶手持械行凶,动作幅度那么大,穿高跟鞋?他不怕崴断脚脖子吗?这不符合常理!”
“是啊,”另有人小声附和,声音里满是困惑,“根据现场血迹喷溅分析和受害者创伤角度,我们推断凶手动作迅猛,力量很大。穿高跟鞋怎么发力?”
“是不是……看错了?”老刘也忍不住开口,语气委婉,但意思很明显。他甚至下意识地又瞟了一眼那张模糊的照片,那半个脚印在他眼里,依旧只是一团模糊不清的污迹。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董艳珍身上,质疑、不解、甚至觉得她在哗众取宠。面对这片无形的压力漩涡,董艳珍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她只是将手里的照片轻轻放在了桌子中央,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常理,”她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调平淡,“凶手要的就是我们按‘常理’去思考。”
她拿起一支笔,虚点在照片上那半个足迹的前掌区域:“你们看这里的着力点分布,还有边缘的压痕形态。正常男性穿平底鞋,尤其是运动鞋或者布鞋(初期判断凶手可能穿的是这类软底鞋),前掌压力会比较均匀,或者因个体习惯略有差异,但重心过渡是连贯的。”
笔尖移动,指向足迹内侧一处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加深痕迹:“但是这里,内侧压力明显偏大,而且集中。再看外侧这个区域的磨损暗示和隐约的支撑点……这是典型的高跟鞋前掌承重特征。因为鞋跟拔高,人体重心前移,整个身体的重量和动作的冲击力,大部分都压在了前脚掌,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