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池塘蛙声》教学有感
教三年级下册人美版《池塘蛙声》这一课之前,我特意在课前去公园的池塘边待了会儿。初夏的风里裹着荷叶的清香,偶尔传来几声蛙鸣,不像课本上画得那样热闹,却多了份细碎的生动。我想着,得让孩子们也能摸到这份“生动”,而不只是对着画纸学画青蛙。
上课铃响时,我没直接拿范画,而是抱了个装着水的玻璃罐走进教室,罐里放了片从路边摘的荷叶,还有只我前一晚用彩泥捏的小青蛙。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前排的小宇忍不住伸手想碰,又赶紧缩回去问:“老师,这青蛙会叫吗?”我笑着把罐子递过去,让他们轮流观察:“先看看青蛙的腿上有什么,再想想它跳起来的时候,身体会是什么样子。”
之前备课时,我琢磨着用“情境教学法”帮孩子们建立画面感。可真到课堂上才发现,光有情境不够,得让他们“动起来”。我放了段池塘的录音,有蛙鸣、流水声,还有风吹荷叶的沙沙声,然后让孩子们站起来模仿青蛙跳。小诺平时上课总坐不住,这会儿却跳得特别认真,还边跳边喊:“老师,青蛙跳的时候,后腿会往后蹬!”我趁机把他的发现说给全班听,再拿出提前剪好的青蛙形状彩纸,让他们试着用折叠、剪贴的方式做出青蛙的立体感。
有个孩子问我:“老师,青蛙的肚子为什么是白色的呀?”我没直接回答,而是让他们分组讨论,还把准备好的青蛙标本图片分给各组。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举手说:“因为青蛙在水里游的时候,上面的鱼看不到它的白肚子,下面的鸟看不到它绿色的背!”听到这个答案,我心里一阵惊喜——这比我直接讲解“保护色”要生动得多。后来在创作环节,不少孩子不仅画了青蛙,还在旁边添了浮萍、小鱼,甚至有的孩子用蓝色颜料晕染出池塘的水波纹,说这样青蛙“就像在真的池塘里一样”。
下课的时候,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把他的作品递给我,纸上的青蛙歪歪扭扭,却在旁边写了一行小字:“老师,我听见青蛙在唱歌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美术课不只是教孩子画画,更是帮他们打开感知世界的大门。就像《池塘蛙声》这一课,我们教的是青蛙的形态、色彩,可藏在背后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观察生命的细节。
回想这节课,我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孩子没跟上节奏,下次可以提前给每个小组安排“小主持人”,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还有在材料准备上,要是能多准备些自然材料,比如干荷叶、小石子,孩子们或许能做出更有创意的作品。不过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知道这节课是有温度的——不是因为我讲得多好,而是因为我们一起把课堂变成了小小的“池塘”,让孩子们在里面感受到了艺术和自然的美好。
以后再教这类贴近自然的课程,我想我会更注重让孩子们“走进”课本里的场景。就像《池塘蛙声》,或许下次可以带孩子们去学校的小池塘边观察,让他们亲手摸一摸荷叶,听一听真正的蛙鸣。艺术从来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我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们把这份“生活里的艺术”找出来,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画出来、做出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