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苏轼、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比较 【作者】杨顺捷 【关键词】苏轼??黄庭坚??诗歌??题材??趣味 【指导老师】李 胜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苏轼与黄庭坚为北宋并世大家,二人均兼善诗词文赋与书画。王偁《东都事略》中说“始庭坚与秦观、张耒、晁补之皆游苏轼之门,号四学士,而庭坚配苏轼,谓之苏黄。”[1]苏黄的并称早已在其生前形成。晁说之在《题鲁直尝新柑帖》中记载:“元祐末有苏黄之称。”由此看来苏黄并称元祐有之,然二人在诗歌方面无论是在审美思想,诗学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因而诗歌的风格特征也便有差异。对此宋人已有察觉。吴可《藏海诗话》云:“东坡豪,山谷奇。”曾季貍《艇斋诗话》云:“东坡之文妙天下,然皆非本色,与其它文人之文、诗人之诗不同。”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中云:“……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2]这便指出苏黄的不同。苏轼以天才笔力为大家,黄庭坚则以锻炼勤苦而成为本朝之宗。那究其二人的诗歌艺术,不难发现无论是在题材或是诗歌所蕴含的趣味方面均有异同。一、诗歌题材之异苏轼和黄庭坚在诗歌题材的选择上有着相近之处,反映现实、描绘山河、品评艺术、交际唱酬等均在其中。苏轼、黄庭坚均是宋之书画大家,所以在题画、品画诗上二人均有不少杰出之作。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以及黄庭坚的《题李亮功戴蒿牛图》。同时唱和赠答也在其创作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是黄庭坚的许多赠答之作中不如苏轼那样流露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反映现实是又一重要题材,苏黄二人均有表现。如苏轼的《吴中田妇叹》以及黄庭坚的《流民叹》。将其二人相比,苏轼则是一位既能广泛汲取前人之长,又能在多方面开拓新路的诗人。他的诗题材广阔,几乎无所不包,表现自我、反映现实、歌颂山河、品评艺术、描写风俗等。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同时又有清叶燮《原诗》曰:“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喜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的确,苏轼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其中还有些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如《吴中田妇叹》和《山村五绝》等,是针对王安石变法的流弊而作。同时他在许多州郡做过地方官,了解民情,常把耳闻目见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写北方遭受蝗旱之灾的农民:“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雪复作》)又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当时赋税沉重,谷贱伤农,对外岁币的负担也都压在农民身上,他们千辛万苦收获了粮食,也难以对付官府的征敛:“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除此以外有些描写民间劳动与生活场景的诗,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如《石炭》写徐州人采煤的热烈场面,《秧马歌》赞颂一种新式水田农具的好处,《游博罗香积寺》设想寺旁的山溪可以用来推动水磨,这些题材都很新颖。在此之前,除李白曾在诗篇中描写过夜间冶炼的场景外,很少有诗人留意于这一类被视为鄙俗、平凡的生活内容。在苏轼的诗歌中,最大量也最为人们喜好的是那些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经历和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生情怀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庄禅超时空的观念理解俗世人生,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因而把古诗中常见的一些题材提升到很高的层次上,诗的内涵显得深厚,同时也表现出旷逸豁达的人生态度。如下面二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和《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前一首写怀念故人,后一首写重游旧地。再如《题西林壁》,纯是从自然景物得到某种悟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除此苏轼的品评艺术的诗,包括论画、论书法、论诗、论音乐,达到了宋诗的最高水平,表现为作品多,见解深。如《王维吴道子画》,这首诗作于嘉佑六年,代表了苏轼当时古诗的成就。此诗运用《史记》合传论赞的结构方式,先用六句总叙吴道子、王维的画;后各以十句分论两家,赞扬他们画技高超神俊;最后六句又合评两家,扬王抑吴,表示对王维的更大敬佩,反映出苏轼追求文人画的审美趋向。苏轼的论艺诗在立足于艺术品鉴赏的基础上,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论画诗除典型的《王维吴道子画》外,还有《书鄢陵王主簿所画竹枝二首》之谈神似与形似的关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不难看出苏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体系管理评审培训教材.ppt VIP
- 2025年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杨顺国 .pdf VIP
- 最新广东中考英语考纲2025词汇表及300词组表(整理打印版) .pdf VIP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作业设计.docx VIP
- 患者教育与护理沟通技巧.pptx VIP
- 慢性伤口护理实践与质量控制新进展题库答案 - 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上海电力学院无机化学历年真题汇编(15-21).docx VIP
- 产科新生儿沐浴ppt模板.pptx
- 临床成人肠造口患者高排量预防与管理临床实践.docx VIP
- 中国工商银行社招笔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