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左宗棠的爱国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探析左宗棠的爱国思想 【作者】叶桂君 【关键词】左宗棠???新疆??爱国思想 【指导老师】张昌志 【专业】历史 【正文】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1832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他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1856年,他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被授予兵部郎中。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他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他由曾国藩推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他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 3月左宗棠率军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他因功封一等恪靖伯?。之后,他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增饷,加紧练兵?。1866?年他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在福州马尾办船厂,派人出国购买机器、船舰,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左宗棠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他在陕甘任职期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   187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当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军饷,用在海防上面。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是英、俄势力的渗透。是年 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他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 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他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他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他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 6月,他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他抵福州后,积极布防。1885?年左宗棠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胸有大志,曾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1]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最终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挤入了封建社会的上层,从而成为晚清政府的“中兴名臣”,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2]之誉。所有这些都跟左宗棠自己的爱国思想意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左宗棠的爱国思想受早期人生传统教育熏陶和经世致用的影响 左宗棠是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庭,其祖辈都为人方面“诚孝”,“居贫好施”[3],?其父左观澜是县学廪生,虽然饱读诗书,却一直不能中举为官,而自己又没有土地进行耕种,便“承家教”,以教书为生计。再加上又“世德相济”[4],其生活甚为艰难。到左宗棠出生的时候,家中已经很贫困了。所以左宗棠出生之时只能吃米汤,闹得天天哭声不停。直到左宗棠长大后,“腹大而脐不深”[5]嘉庆十二年,东乡出现旱灾,左宗棠之母“屑糠为饼食之,仅乃得活”[6]。他在《二十九岁自题画像》诗中曾这样写到:“数十年来一鲜民,孤稚肠断是黄昏。研田终岁营二哺,糠时经屑当夕餐。五鼎纵能隆墓祭,只鸡终不逮亲存。乾坤忧痛何时毕,忍屑儿孙咬菜根。”[7]这是对他当时家庭的真实写照。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其“父授徒长沙,……非脯无从得食”[8]。特别是其父于1830年初病逝后,家境更是一落千丈,“家日用而不给”[9]。这样,早年贫困的生活给左宗棠以很大的刺激和磨炼,也使其自幼身受和了解、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并给他此后的从政活动以深刻的印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而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意识。而在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又提出了“经世致用”的观点。 到了清朝后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从小受到了儒家思想教育熏陶的左宗棠,在接受“经世致用”思想的过程中,受当时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政治家陶澍和湖南著名学者贺长龄、贺熙龄兄弟的影响较深。同时,林则徐、魏源所表观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