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哲学及宗教思想初探——以小说《受戒》为例.pdfVIP

汪曾祺的哲学及宗教思想初探——以小说《受戒》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论坛 汪曾祺的哲学及宗教思想初探 ——以小说《受戒》为例 侯静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名重要作家,著作颇丰,行文极具个人特色.他的短 篇小说《受戒》被认为是真正带新时期文学跨入新的厉史门槛的作品.本文以此文为例试从 哲学及宗教的视角解读汪曾祺的思想,说明儒、道、佛的种种哲学及宗教思想对于他的重要 影响。阐述该作品中对于哲学及宗教主题的关注与描绘,说明种种哲学与宗教思想在汪曾祺 思想中兼容与并存的状况,从而全面把握汪曾祺思想中的哲学及宗教意识,及其具有中国色 彩的宗教情怀. 【关键词】汪曾祺;哲学;宗教;儒;道;佛 汪曾祺是一名有着典型中国传统文人性格的当代作家。他行文含蓄而无火气,平淡而有 节制,表达的思想意蕴充满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眷爱。他的作品每一篇都透着中国哲学的智 慧。 从汪曾祺的生平看来,他从小便受着道家与佛家的熏陶。他的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在 绘画方面亦有一定的造诣,在他的画友中过从较密的是一个名叫铁桥的和尚,是家乡善因寺 的方丈,后来在《受戒》中出现的石桥和尚便是以此为原型加工而成的。汪曾祺甚至是有法 名的,在他出生后,家人希望他健康长大,无祸无灾,便在和尚庙、道士观里记名,叫“海 憋”。稍长大后,汪曾祺开始读幼稚园,“幼稚园设在县立第五小学里,这所简称‘五小’ 的学校,在高邮城北承天寺旁边”叫,可想而知,佛家环境的熏陶从此时便开始了。后来, 汪曾祺读的县立初中,其原址竟是一个叫做赞化宫的道观,道观的遗物留下的虽只有不多的 几样,但是因为这个缘故,初中的环境多了一股道家氛围。汪曾祺在四十年代教书时,还熟 读了庄子》。 这~份关于道佛的渊源与中国文人天生的儒家气质形成了一股合力,这股力量温柔而不 乏力道。所以儒道佛三家庞杂的哲学及宗教思想对于汪曾祺来说虽然并不是系统的,虽然他 也从来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但是这些思想对于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汪曾祺对于中 国这些思想的接受与吸收,对于人生,生活,命运的关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这些 思想在汪曾祺的精神内核中同时并存、彼此兼容,从而形成了一种儒中有道,道中有佛的独 特情怀。在本文中,主要以汪曾祺晚年的小说(受戒》为例,分析其哲学及宗教思想。 过了60岁,汪曾祺才开始得心应手的写故事,这其中当然有社会的原因,但是汪曾祺 自己也坦言: “大概是因为我比较成熟了,我的世界观比较稳定了。”②因为这个时候的汪 曾祺终于可以把作为儒家士大夫的入世,作为道家文人的出世,作为佛家弟子对于生死的明 慧,融会贯通。 。陆建华: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陆建华: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7页 140 第四届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论坛 一、儒家积极的生活态度 但凡思想根据其倡导的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可分为出世型与入世型两类,儒家显 然是属于入世型的。众所周知,儒家是较少关注彼岸世界的,它倡导儒生参与社会生活甚至 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为己任,它极为重视人的现实现生的生活。《论语》中说: “未知生, 焉知死?”和“为能事人,焉能事鬼?”都表达了这个意思。儒家碱旦重视人的现实现生, 并且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人本主义的。《孟子》中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 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证明了儒家对于人的生命的关注,对于人本身 的关注。儒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儒家所倡导的生活态度具有积极向上、自立更生的特点。也 只有在这样生活态度下,才能实现儒家追求的人的价值的实现。 汪曾祺在《受戒》中对于赵家一家人的生活的描绘正是对儒家这一生活态度的诠释: “这家人口不多,他家当然是姓赵。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 小英子。老两口没得儿子。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早大水闹蝗虫,日子 过得很兴旺。他们家自己有田,本来够吃的了,又租种了庵上的十亩田。……家里喂了一大 群鸡鸭,单是鸡蛋鸭毛就够一年的油盐了。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

文档评论(0)

8号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