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和阅读 的政治
漫议 “西方”、 “现代”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体系的调整
王 侃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向西方译介时的若干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近代 以
来的中国文学被以 “西方”领衔的 “现代”所塑造,在创作、阅读和批评等诸 多方面
都形成了唯 “现代”是求的局面和现状,中国文学 自身的传统普遭漠视。这造成 了对
中国当代文学评价标准的偏颇,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普遍地遭
受贬抑。本文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 “西方”、 “现代”和 “传统”、 “古典”之间的辩
证关系,并在对这些关系的调适中形成新的文学评价体系;如果说,百年前的中国新
文学以 “反传统”始,那么百年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以 “反现代”始。当然, “反现
代”并非简单地否定 “现代”,而是重新定位 “现代”在文学的评价体系中的座标。
的确,余华在 《兄弟》 中表现 出来 的狂放、
粗野,对禁欲主义的嘲讽 ,以及通过性竞争来隐
余华的长篇小说 《兄弟》在中国问世后不久, 喻当代中国的历史转型的叙事逻辑,尤其是这部
即进入了多个语种的翻译与出版程序 中。与之 同 小说显而易见的、强大的讽刺力量,都容易让法
步的是,外媒的评论也不断出现。在这些评论中, 语读者 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拉伯雷。不仅如此,中
有一个有趣现象:法语媒体不断将 《兄弟》 比附 国的批评家或职业读者也曾积极地援引拉伯雷和
于 《巨人传》,将余华 比附于拉伯雷;英语媒体则 《巨人传》来对这部长篇小说进行更为有效的阐
将余华比附于狄更斯。在法语界,法国著名媒体 释。另一方面,对这个发生在中国一个小城镇的
解《放报》就称 《兄弟》这部书 “整体是拉伯雷式 故事的讲述,从充满苦难和血腥的穷困社会到浮
的 (放纵的)”。《自由比利时报》则称, “余华用 华纵欲的金钱时代,从黑暗命运中的人物悲剧到
一 个极具流浪文学色彩、拉伯雷式的庞大的叙述, 不屈不挠的个人奋斗,讲述这样 的故事也的确容
向我们展开了他们 的故事”。加拿大魁北克省的 易让英语读者 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狄更斯,联想到
《义务报》则直截了当地认为, “经过十年的沉默, 《雾都孤JL)和 《大卫 ·科波菲尔》,尤其是其 中
余华这个以孩子王式的淘气而闻名的作家,交付 出色的幽默艺术。或许,我们可以藉此认为,余
给公众一本拉伯雷式的鸿篇巨制”。在英语界,对 华的文学世界兼具某种伟大的双重性 :既是拉伯
于余华和 《兄弟》的评论,最著名的莫过于拥有 雷式的,又是狄更斯式的?
千万听众的美国广播公司 (NPR)的著名评论家 不过,如果能够作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美
莫琳 ·科里根在某档节 目中的称道。她认为, 《兄 学鉴别,上述结论可能就未必牢靠。
弟》这部小说 “从始至终贯穿着地道的狄更斯风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其著名的传记著作 《三
格”,余华也拥有 “神奇的狄更斯式的天赋”,余华 大师传》中曾如此评价狄更斯。他说, “狄更斯作
创造的小人物李光头,可以和狄更斯笔下的文学 为创作者立于作品之后 ,不是激愤的天神,宏伟
人物—— 比如大卫 ·科波菲尔、尤来亚、艾瑟 · 而且非凡,而是一个心满意足的观察者,一个忠
萨莫森——相提并论。② 诚的市民。市民气就是狄更斯所有长篇小说的氛
. 98 ·
翻译和阅读的政治
围”。 “他迫使我们把这个令人厌恶的、沾沾 自喜 倾向性的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90后”大学生经典阅读状况及对策.pdf
- “把中国的还给中国”——“隔与不隔”与“赋、比、兴”的一种对位阅读.pdf
- “大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pdf
- “关联时代”的数字化阅读.pdf
- “话语分析”阅读模式评价.pdf
- “内陆砸洲”视野下的大边疆:拉铁摩尔的实践路径——基于一些相关作品的阅读.pdf
- “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方略.pdf
- “西方”和“东方”的原初情感型构——评邓正来和刘小枫、甘阳“阅读西方”的不同论说.pdf
- “现实主义的匮乏”:甲午前夕中国读书人的阅读生活.pdf
- “阅读,从馆员开始”——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馆员书评与全民阅读推广”分会场综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