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教育对联及谚语的价值研究
1
付艳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 中国教育历史中的对联及谚语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在
悠久的教育历史发展之中,汲取前人丰富的社会教育实践经验,以独特的形式流传并保留下
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因此,加强对中国教育历史中的对联及谚语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我国教育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加强对其保护作用,从而使教育对联及谚语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教育对联;教育谚语;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领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教育、教学、教
师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教育表现形式。中国教育历史中的对联及
谚语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悠久的教育历史发展之中,充分
汲取前人丰富的社会教育实践经验,以独特的形式流传并保留下来,具有重要的
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加强对教育对联及谚语的文物价值研究,有助
于提高人们对我国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认识,加强对其保护作用,从而
使教育对联及谚语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一、教育对联及谚语概述
(一)教育对联的含义及分类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教育对联是指
用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对联。它具有诗、
词的某些特点,但比诗、词更精练、更工整,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
教育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也是汉族文学艺术中独有的一大
艺术特色。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
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广泛使用。对联究竟起源于何时,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
最早出现的是五代孟旭的春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茶、
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
春节时,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五代时,
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宋张唐英在《蜀木寿机》中记载:“孟
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相
传,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另据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学篇》说,南梁时
代的文学家刘孝绰罢官不出,在自家门上题了“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他
的三妹令娴续道:“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谭氏认为,其虽似诗,而语皆骈
俪,又是题在门上的,故堪称对联面试之首作。
对联产生至今,虽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但它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时间,不
过700年。相传普及对联的第一位倡导者是朱元璋。洪武初年的一个春节前夕,
朱元璋诏令民间张贴对联。大年初一,他微服巡视,发现城乡遍贴对联,惟一户
1 作者简介:付艳,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中国教育史
门口空白。唤来询问,原来他是个阉猪佬,不识文墨。朱元璋当即帮他写上一副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自那以后,对联在民间蔚然成风。
教育对联可以分为:书院类、孔庙类、科举类、学校类、名家书房类、励志
劝学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代东
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
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有如:
“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官
墙。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再题北京先师庙大成殿。王士祯书
斋联:“书搜万卷,读书求实用;笔剩一支,下笔尚真情。”充分表达了王士祯勤
奋严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