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精品课件:第六单元第2课.ppt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精品课件:第六单元第2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母亲突然去世。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赶回清平,送母亲入土。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有一天夜里,我正睡在里间的土炕上,一叔陪着我。中间隔一片枣树林的对门的宁大叔,径直走进屋内,绕过母亲的棺材,走到里屋炕前,把我叫醒,说他的老婆宁大婶“撞客”了——我们那里把鬼附人体叫做“撞客”——,撞的客就是我母亲。 我大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跌跌撞撞,跟着宁大叔,穿过枣林,来到他家。宁大婶坐在炕上,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说着话,不是她说话,而是我母亲。一见我(毋宁说是一“听到我”,因为她没有睁眼),就抓住我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如此刺刺不休,说个不停。 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按理说,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应当嚎啕大哭。然而,我没有,我似乎又清醒过来。我在潜意识中,连声问着自己:这是可能的吗?这是真事吗?我心里酸甜苦辣,搅成了一锅酱。我对“母亲”说:“娘啊!你不该来找宁大婶呀!你不该麻烦宁大婶呀!”我自己的声音传到我自己的耳朵里,一片空虚,一片淡漠。然而,我又不能不这样, 我的那一点“科学”起了支配的作用。“母亲”连声说:“是啊!是啊!我要走了。”于是宁大婶睁开了眼睛,木然、愕然坐在土炕上。我回到自己家里,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 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希望它是真的。倚闾望子,望了八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独子,对母亲来说不也是一种安慰吗?但这是多么渺茫,多么神奇的一种安慰呀! 母亲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赏评】 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语言描写出色,二是细节描写生动。比如母亲附体宁大婶“托话”的内容,读来令人伤心落泪。而且多用叠字,如“频频”“跌跌撞撞”“刺刺不休”“懵懵懂懂”等,不仅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意味,而且表现力很强。 还有文言词语的运用,如“奈之何哉”“倚闾望子”等,使文章语言显得更加简洁、简练。其次是宁大婶闭眼与睁眼的细节写得也很真切,似乎她就站在我们面前一样。还有我的“一骨碌”爬起来和“跌跌撞撞”的动作、姿态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此外,因为作者心情矛盾,所以文中多用转折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理。 2.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1927年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萧伯纳曾担任过英国《星报》的音乐评论记者,在音乐上有一定的造诣。《贝多芬百年祭》是他为伦敦《广播时报》写的音乐评论。这篇音乐评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西方,人们对贝多芬的理解,真可谓见仁见智。雕塑大师罗丹称颂他的音乐庄严、肃穆、崇高;罗曼·罗兰推崇他“用苦难铸成欢乐”的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精神;而在萧伯纳这位20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最杰出的斗士的笔下,贝多芬则成了“反抗性的化身”,这一论点发前人所未发,颇有见地。 言为心声,正是由于感受的深切,作者才能把贝多芬的反抗精神表达得深刻、透辟,写得大气包举、激荡人心。贝多芬有一句名言:发自内心才能深入内心。这应不仅是对音乐创作而言。 (2)相关知识 ①贝多芬的音乐 雕塑大师罗丹称赞贝多芬的音乐是庄严、肃穆而崇高的,大作家罗曼·罗兰推崇贝多芬“用苦难铸成欢乐”的乐观、顽强的精神;而萧伯纳则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赞美贝多芬,展现了贝多芬及其音乐的特质。 ②萧伯纳的戏剧 萧伯纳完成了51部戏剧,成为莎士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英国戏剧家。他在易卜生的影响下,反对王尔德为代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创作和倡导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对20世纪英国和世界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剧作有:被萧伯纳称为“机械的闹剧和真实的污秽的混合物”的《薄情郎》和《巴巴拉上校》,希腊神话改编的《皮格马利翁》、“不愉快的”戏剧《华伦夫人的事业》、“愉快的”戏剧《武器与人》等3部,唯一的悲剧《圣女贞德》和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苹果车》等等。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在萧伯纳的眼中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 唐突神灵,蔑视天地,只有反抗性,奔腾澎湃的灵魂,狂风怒号般的力量。散乱无章,嘲讽,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不把设计方式本身作为目的。 有能力设计最好的方式。他那激动人心的品质、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他的音乐让人清醒,是最有深度的音乐。贝多芬的一生是在孤独和不幸的痛苦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和厄运磨炼了贝多芬的精神和意志,在生活的重压下,贝多芬没有逃避,而是直面人生,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抗争,完全可以说是萧伯纳笔下的硬汉性格人物。 2.文章为纪念贝多芬而作,却以大量的篇幅写到莫扎特等其他音乐家,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贝多芬性格的独特在文中是通过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