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患者,男,19岁,未婚,无业,因刀刺伤后1小时入院。 病人1小时前被他人用刀刺伤左侧上臂,即感疼痛、出血,立即就诊于我院,急诊加压包扎后给予收入院。 入院时查体:T36.8℃、P110次/分、R20次/分、BP80/50mmHg,神志清醒,焦虑不安,营养良好。入院时查体,偏瘦体型,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左侧上臂内侧有一斜行皮肤伤口,长约3CM,伤口边缘整齐,搏动性出血,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较对侧),左侧上肢肢端末梢血运欠佳。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95g/L,RBC3.2×1012/L,WBC7.6×109/L。 请回答:1、初步诊断。 2、具体护理措施 休克的概念 是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广泛缺氧、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为共同特点的病理过程。 引起休克的原因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 临床上常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分五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失血性和失液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细菌和病毒 3.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 4.神经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是外科中两个最常见的休克类型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1、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升高。 2、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心输出量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微循环收缩期 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收缩期 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衰竭期 休克时的代谢变化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MODS或MOF),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 休克持续时间超过10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的损害,通常肺脏首先受累。 心、肺、肾功能衰竭是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 肺:低灌注、肺组织缺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 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萎缩、肺不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肾:①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②肾皮质血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肾衰(ARF) 心:舒张期,回心血量↓,冠脉灌流量↓,心肌缺氧、坏死、急性心衰(AHF) 脑:休克晚期,持续低BP→脑灌流↓→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 →脑疝 肝:肝血流↓微血栓形成→肝小叶中心区坏死→细胞缺血→肝功能障碍→内毒素血症→代谢紊乱、酸中毒→肝性脑病(HE) 胃肠道: ①胃肠缺血→粘膜糜烂出血→应激性溃疡 ②胃肠瘀血及粘膜受损→细菌及毒素入血→肠源性感染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动脉血气分析 3、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4、凝血功能检查 5、电解质及其他检查 患者,男,19岁,未婚,无业,因刀刺伤后1小时入院。 病人1小时前被他人用刀刺伤左侧上臂,即感疼痛、出血,立即就诊于我院,急诊加压包扎后给予收入院。 入院时查体:T36.8℃、P110次/分、R20次/分、BP80/50mmHg,神志清醒,焦虑不安,营养良好。入院时查体,偏瘦体型,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左侧上臂内侧有一斜行皮肤伤口,长约3CM,伤口边缘整齐,搏动性出血,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较对侧),左侧上肢肢端末梢血运欠佳。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95g/L,RBC3.2×1012/L, WBC7.6×109/L。 尽早祛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机体正常代谢,防止并发症。 1、一般紧急措施: 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急救——控制出血: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抬高受伤部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休克体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改善缺氧状态:给氧 其他:注意保暖,镇静止痛,尽量减少搬动,使用抗休克裤。 2、补充血容量——快速 3、积极处理原发病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 5、遵医嘱用药 6、观察病情 7、其他护理 护理诊断及目标 1、体液不足——维持充足的体液容量 2、组织灌注量改变和心输出量减少——血压、脉搏稳定,皮肤转暖,末梢循环改善 3、气体交换受损——无发绀,呼吸平稳 4、体温过高或体温过低——维持在正常范围 5、有感染的危险——无新感染 6、潜在并发症——有效防治 护理措施 1、紧急救护 (1)休克卧位 (2)控制出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