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闺阁内部的文学空间
[摘要] 康熙年间,是明清女性诗歌从“闺外”转向“闺内”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的女诗人自觉在创作中实践着温柔敦厚的礼教要求与清新雅正的诗学宗尚,改变了晚明以来才女追求文人化、男性化的风尚,并以女性作者特有的深细视角与温婉情感书写家庭生活,在古代诗歌畛域内开辟了富于性别特色的文学空间。
[关键词] 康熙时期;女性诗歌;文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5-0076-05
作为古代女性诗歌史上的首个创作高峰,明末清初时期不仅作品数量激增,诗歌题旨亦呈现出风云变幻的宏大气象。得益于江山鼎革带来的地理流动与社会动荡,女诗人突破闺门之限,行踪所至广泛结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创作风貌:“或洁似清霜,遥听鹤唳;或雄如飞电,迅激驰马呙。或急湍奔涛,??龙门之水;或危峦绝山献,丹青雁宕之霞。”①其空前成就,已多为海内外学者所发覆。而康熙时期女性诗歌的创作特征,需要放在这一诗史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总结。
随着社会趋于稳定,康熙时期女诗人逐渐失去了易代之际那样宽松的创作氛围。其视野只能集中于闺内,书写诸如养老抚幼、思夫悼亡、节候变迁、同伴嬉戏之类的家庭日常生活与人伦情怀。女性涉足闺外书写的广度、深度与频度,对闺阁书写的态度与评价,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作为女性无可取代的生活空间,“闺阁”无疑才是女性诗歌本色所在。明末清初女性特殊的文人化、男性化的创作风貌,固然打破了世人对闺阁脂粉习气的陈见,却因为题材旨趣刻意趋近男性而淡化了性别特征。对于承平之世的女诗人而言,或许生存空间的逼仄限制了诗歌的格局,或许思想文化的凋敝造成了境界的平庸,但她们却已开始探索更为契合自身的创作领域,这一视野的“内转”,便是推动女性创作展示出自家面目的契机。
一、雅正敦厚:康熙时期女诗人的时代精神
康熙前期,海内耆旧凋零,明清之际影响力较大的家族女诗人群体,如吴江叶氏、桐城方氏、山阴祁氏、嘉定侯氏等,到此期已风华不再。而在清初文坛名噪一时的“诗媛八名家”等亦相继离世。以蕉园诗社为代表的“国朝”女诗人登上诗坛,开启了康熙时期女性诗歌的崭新面目。
康熙时期的女诗人因活动范围缩小,诗人群体多由家族亲缘关系联结而成。影响力较大的有苏州“张氏姊妹”及杭州“蕉园诗社”诸子。张氏姊妹共七人,包括张学雅、张学鲁、张学仪、张学典、张学象、张学圣和张学贤。“蕉园诗社”则以“蕉园五子”柴静仪、钱凤纶、林以宁、顾姒、冯娴为核心,凭借群体的声势突破了闺阁的掩蔽,造就了一时声名:“吾乡闺媛能诗者,惟蕉园五子更倡迭和,名重一里,迄今六十年来,风雅?衰,良可叹也。”[1]除张氏姊妹、“蕉园诗社”以外,康熙时期代表性的女诗人还有王慧、吴永和、陈皖永等。试举其生平如下:
王慧(1639―?),字兰韫,江苏太仓人。学士王长源女,诸生朱云集室。《苏州府志》载其“早丧所天,帘笼深掩,所著凝翠楼集不示外人”[2]。集中大半为其与表妹唱酬之作。卷首唐孙华评曰:“琬琰为心,绮绣成质,长律或至千言,古体辄成数十韵。吐属风华,气体清拔,学富而才长,采高而音亮。”②有《凝翠楼诗集》四卷。
吴永和(1656―?),字文璧,江苏?陵(武进)人。吴敬承女,庄澹庵从女,董之璜妻。成婚一月夫即出游,未几而染病,归家数月即卒。自后吴永和“嫠居屏去笔墨,有请益者辄不应,曰:‘此非未亡人事也。’性度凝重,遇可喜事未尝露齿,极拂意不闻怨怒声”③。有《苔窗拾稿》四卷。
陈皖永(1658―?),字伦光,号汲云老人,浙江海宁人。举人陈之暹女,杨?妻,女诗人徐灿从女。诗人自称:“结?后,酒食组纟川是议。不暇多作,偶有小咏,以非女子事,即弃去。间有所存,夹注于米盐籍内耳。”④有 《素赏楼诗稿》八卷、《破涕吟》一卷。
在这些代表性的女诗人的自我书写与他人记录中,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生活轨迹与思想观念:以夫家为重心、以吟咏为余事,韬光养晦,帘笼深掩,内言不出。这自然要归结于清廷强化女教推行力度,致使女诗人的生活空间与创作个性受到限制。清廷入主中原,对于汉族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格外重视,维护风教、倡导节烈之风比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清廷颁布《内则衍义》,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蓝鼎元撰《女学》,又进一步强化女教规范。随着清廷政权逐渐稳固,文化控制也更为严厉。统治者对于儒家传统诗教极为重视,倡导雍容典雅的诗学观念。男性文人为女性所撰序跋,也多从风化的角度着意引导。毛际可《古香楼集》序中赞扬钱凤纶云:“而比事属词,尤合于风人之旨。”⑤林云铭作《墨庄诗钞序》言:“至于离合悲欢之词,咸得性情之正,有合于风人之义,则夙具异禀,所得于天者厚也。”⑥唐孙华序王慧《凝翠楼诗集》云:“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