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o8年 1月 古代文明 January,2008
第 2卷 第 1期 TheJoumalofAncientCivilizations Vol_2 No.1
[帝制中国】
论淮河在中国古代南北方的分界地位
盛险峰
提 要:中国古代南北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致是以淮河为分界的。本文从
气候、农作类型、九州四渎和分裂时期南北对峙等4个方面,论证淮河在中国古代为南北方分界
的地位。认为:淮河南北气候的不同,奠定了南北差异的自然地理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农作类型的不同,为南北人文差异提供了物质条件。淮河在九州中的分界特征,对秦以后的行
政区划影响深远。淮河在四渎中自然标识特征的突出,使其更有资格成为南北的分界线。同时,
在分裂时期的南北对峙局面出现时,淮河多为分界线或准分界线。以上多种因素在长期历史中
形成了淮河的分界地位,这对关于中国古代大一统疆域的考察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淮河 中国 古代 南北方分界
一 般而言 ,在我 国古代疆域上 ,具有明显而特殊的南北界限特征的河流不是黄河 ,也不是长江 ,
而是淮河。淮河介于中国两大河流之间,因为它 “不仅包括可 以表现出来 的 自然的影响 ,还包括一
个有助于形成地理环境 ,即整个环境的人类 自身的影响”,所以能够成为界于南北 的河流。 淮河作
为中国古代南北方的分界线 ,是建立在 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的基础上,经过长期 的历史过程形成的,
同时也是 中国古代地缘关系的一大特色。本文试从气候 、农作类型、九州四渎和分裂时期 的南北对
峙等4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 “橘逾淮而北为枳
、
从气候上看 ,淮河是我国古代南北方分界的重要 自然地理标识 。中国古代南北方界限的形成 ,
或者说南北方不同区域的划分 ,首先应当注意到气候 的因素 ,气候的差异又直接体现为纬度的不同。
中国河流多为西源而东流 ,这种河流的纬度流向,为气候的差异提供 了自然地理标识 ,而淮河正体
现 了这一点。除了现代地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淮河和秦岭是我 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之外 ,在 中国古代
就有关于淮河南北气候不同的记载 :“天有时,地有气……橘逾淮而北为枳 ,鹦鹆不逾济,貉逾汶则
死 ,此地气然也……天有时以生 ,有时以杀 ,草木有时以生 ,有时以死 ,石有时以泐 ,水有时以凝 ,
法【】阿 ·德芒戎著,葛以德译 : 人《文地理学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页。
:关于淮河在 中国古代分界地位 的探讨 ,以往的成果主要有蒋寿康的 《秦岭——淮河线与古代政治分野述论》,载 《浙
江学刊》,1997年第 1期 。文 中认为秦岭——淮河线是一道难 以逾越 的屏障,并分析了淮河南北地理环境及其对军队
构成的影响,强调了地理环境在政治分野 中的地位 。
55
维普资讯
有时 以泽 ,此天时也 。” 这里的 “天时”和 “地气 ”之不同,很好地说 明了淮河南北气候和地理环
境的差异 ,成为中国古代南北方地区差异的自然地理基础 。实际上 ,气候 的差别对形成南北方不 同
自然景观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历史上看,划分气候带的界线不是恒定 的和直线的。 但这丝毫不
影响淮河作为南北方分界的 自然地理标识 。 《晏子春秋》卷6有晏婴使楚时的一段对 白: “婴闻之 ,
橘生淮南 ,则为橘 ;生于淮北 ,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段对
白表明淮河南北 “水土”的不 同已成为春秋时期人们 的常识 。屈原在其 《桔颂》中也有 “后皇嘉树 ,
桔来服兮 ,受命不迁 ,生南 国兮。深 固难徙 ,更壹志兮 ”之辞句 。 这里的 “南 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