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千年——析《长恨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千年——析《长恨歌》.pdf

2O11—03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文 学 品 析 长恨千年 一 析 长《恨歌》 郭雅靖 (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 区 文学院文艺学,福建 福州 35007) 摘 要:自居易 《长恨歌》的主题,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婉讽主题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等多种, 本文从对 《长恨歌》与 《长恨歌传》的比较分析中,立足于 自居易的 自述、编集过程与时人的看法,以证定 《长恨 歌》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 关键词 :长恨歌 ;长恨歌传 ;主题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9—0015—02 一 、 长《恨歌》与 《长限·歌传》 识”,可见其对于感情的执著追求。 《歌》与 传《》的创作时间相 不少学者在研究 《长恨歌》的时候,因 长《恨歌传》与 《长恨 隔不远,为什么同时代的陈鸿可以在 传《》中直书历史而无讳 歌》在题材 、创作时间、背景等方面非常接近,又是 “歌既成使 恶之辞呢?同时代的诗人杜牧 ,李商隐也曾在诗中畅所欲言 : “ 鸿传焉”,因此在研究 长《恨歌》的时候便时就用 《长恨歌传》来 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夜半归来宫漏永,薛王 分析 《长恨歌》。诚然 ,这两者关系密切,但它们真的是 “而为一 沉醉寿王醒。”,直刺玄宗的乱伦。难道是白居易不敢言说他们 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吗? 的不是?玄宗身份与杨妃身世的隐晦写法,为的是淡化李杨爱 宋赵彦卫称唐传奇 “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长恨歌 情的政治色彩和隐讳某些不利于爱情的史实,赋予他们普通 传》f以下称 传《》,《长恨歌》称 《歌》)可谓是文备众体的杰出代 人的情思 。 表。陈寅格在 元《 白诗笺证稿》提到 “赵氏所谓 文‘备众体’中诗 其次,自居易写事惜墨如金 ,从跟杨李爱情有着密切关系 笔之部分,白氏之歌当之。其所谓可以见史才 ,议论部分,陈氏 的安史之乱起始,用 “渔阳鼙鼓动地来”,“千乘万骑东南行”, 之传当之。” 天“旋地转回龙驭”,寥寥几笔就概括极尽。这种叙述的简洁恰 历来 ,在对二者的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区别,l:t~n陈寅格 是诗歌强大的抒情传统的表现。 传《》开篇采用史传作品的第 先生就认为:“陈氏之长恨歌传与白氏之长恨歌非通常序文与 三人称客观叙事的视角,娓娓道说传主的身份 、事迹:“玄宗在 本诗之关系,而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两个文本里所写 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 的都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故事;而 宴,以声色 自娱。”自居易为了写情而把故事简化,陈鸿则用一 且说 “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 系列有因果关系的情节组成完整的结构。接下来,陈鸿对明皇 世所知者,有 《玄宗本纪》在。今但传 长《恨歌》云尔。”。而在宋 寻美 、赐妃沐浴、妆梳打扮、专宠贵妃、封赐杨氏等作了详尽的 人的 新《唐书》中言 “《长恨歌》为具备众体体裁之唐代小说中 铺陈。这种秉笔直书的史传笔法描绘中,杨李爱情不过是权势 之诗歌部分,与 长《恨歌传》之不可分离之作品,故必须合并读 富贵和声色伎艺的结合。马嵬事变后,歌《》跟 《传》艺术旨趣更 之、赏之,评之。”这些都是将 《歌》与 《传》统一 ,在对歌与传的 加泾渭分明。《歌》用墨如泼地抒发了唐明皇的刻骨相思。传《》 比较研究中,包括对长恨歌的主题研究中许多学者都将两者 则把明皇相思之情概括成:“闻 《霓裳羽衣》一声 ,则天颜不怡, 统一来讲。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