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的叙事艺术——《一天的等待》与《洗衣妇》的对比分析.pdfVIP

异曲同工的叙事艺术——《一天的等待》与《洗衣妇》的对比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曲同工的叙事艺术——《一天的等待》与《洗衣妇》的对比分析.pdf

异曲同工的叙事艺术 — — 《一天的等待》与 《洗衣妇》的对比分析 0吴超群 庞青月 [石家庄学院外语系, 石家庄 050035] I摘 要:海明威 一《天的等待》与辛格 洗《衣妇》各自反映了他们创造的主题,但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在叙 I事艺术和所选故事的人物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又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I关键词:一《天的等待》洗《衣妇》叙事艺术对比 《一天的等待》与 《洗衣妇》分别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 1961)和美国犹太作 家艾萨克 ·巴希维兹 ·辛格 (IsaacBashevisSinger,1904—1991)的作品。海 明威 以其简洁、凝炼 、朴实的文风著称于 世 ,并 由于 “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辛格则被称为是 “最会讲故事的人”,荣获了1978 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述艺术 ,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 境”(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辛格创作的评语)。尽管两人生活年代不同,所描述的对象也有差异,作为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在小说创作的叙事艺术上却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的短篇小说 《一天的等待》和 洗《衣妇》中,无论 是从故事人物的选择、故事情节的处理还是叙事艺术上都表现出了很多相似之处。 一 、 叙事模式的比较 1.相似的叙事结构。从叙事学的谋篇布局看,《一天的等待》以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为主导,围绕孩子生病这一 中心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展开。一个冬天的早晨 ,一个九岁的小男孩生病发烧 ,父亲请来医生为其看病说体温是102 度,由于孩子年龄太小而无法辨知华氏温度计和摄氏温度计测量结果的差异而误以为 自己即将死亡,于是静静等 待死亡的来f临,直到父亲解释完后小男孩才知道 自己只是患了轻微的感冒,才从紧张的状态中慢慢地松弛下来。 同样,小说 《洗衣妇》以洗衣妇年龄的增长为时间主线,以老妇人身体逐渐衰弱却依然为他人洗衣为情节主 线 ,描述了一位在社会底层挣扎,为生计洗衣的犹太老妇人的故事。一个犹太农村妇人 ,年过七旬 ,满脸皱纹 ,又瘦 又小部拥有同龄其他犹太妇女所不能比的精力,靠给别人洗衣服艰难度 日。尽管孤苦无依、穷困潦倒,部能忍受苦 难,独立、自尊、诚实,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坚守信用、不辞劳苦,以强烈的责任感 “完成她最后的使命”。 两篇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非常简单 ,《一天的等待》只讲述了一天的事情 ,但随着故事的展开 ,读者先对孩 子因病产生的心理变化、父亲的浑然不知表示同情和怜悯 ,继而对这个年仅九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 无畏的勇气感到敬佩,最后对孩子知道病情后的真相松了一 口气。而 洗《衣妇》只是老妇人生活中几个不起眼的片 段,但随着作者的叙述,读者从开始对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老妇人的同情、怜悯,感受社会凄凉的同时,更是对老 妇人忍受苦难,独立、骄傲、自尊、诚实、坚守信用的欣赏与敬佩。显示出海明威和辛格的高超的叙事艺术,尽管叙 事语言平淡、从容、简洁 ,但故事情节却都是环环相扣,吸引读者。 2.悬念与零结尾的设置。悬念的设置首先表现在故事的开头。许多故事开始都会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人物或故事发生的背景 ,但这两篇短篇小说却都是以开门见 山的形式直入主题 ,符合 了海 明威文学创作上所 一 直遵循 的 “冰山原则”,也符合 了辛格在小说创作中对悬念的解释 :“悬念是头等重要的。没有紧张,书会从你 的 手里滑下来。”在 《一天的等待》中,一开头就是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 了。他浑身哆嗦,脸色煞 白,走起路来慢吞吞 ,似乎动一动都痛”。而在 洗《衣妇》中,“她是个小个子妇人 ,上了年纪, 满脸皱纹”。故事的开头主人公直接出场的同时,都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他”或 “她”到底是谁?做什么的?使读者 迫切想知道后面的故事。 其次表现在故事 的中间,在 《一天的等待》中,作者一直设置悬念,使故事的误解一个接着一个,等到父亲知道 后用英里和公里的差别的例子来跟小男孩解释之后 ,小说马上就从高潮进入结尾 ,“第二天一点也不紧张了,为了 一 点小事 ,动不动就哭了”。同样 ,在 洗《衣妇》中,作者讲道 “三个星期过去 了,四个星期过去了,五个星期过去了”, 老妇人没有出现时,和故事中的 “我”的一家 “担心衣服”一样,读者也会为之担心,也急于想知道她究竟怎么了。病 了,死 了,还是……但是悬念之后令人意外的是 “两个多月”之后的 “一天晚上”,她又出现 了。但是在送还衣物之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