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其防治.pdf
2011年 第25卷 第3期 作 物 研 究 295
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其防治
吴定发 ,李迎红 ,杨奇志 ,余冬林。,熊况忠 ,曹 婧。一,肖铁光。
(1长沙县农业局,湖南长沙 410110;2长沙县双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长沙;3湖南农业大学,长沙 410128)
摘 要:从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及该虫的分布现状、危害症状、传播方式、潜在风险、防治方法等方面介
绍了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并重点介绍了防治方法 ,提出了几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1)03—0295.04 DOI:10.3969/j.issn.C001—5280.2011.03.31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英文 透明孔,在腿节端部亦有少量透明孔 。后足转节和腿节
名Solenopsismealybug,属半翅 目属 (Hemiptera)、蚧 长约420 m,胫节和跗节长约450 m,爪33 m长 ,胫
总科 (Coccoidea)、粉蚧科 (Pseudococcidae)、绵粉蚧 节长为跗节长的3倍。体背具背孔2对 ,正常发达 ,背孔
亚科(Phenacoccinae)、绵粉蚧属 (Phenacoccus)E1.zl。扶 孔唇内缘稍硬化,有小锥刺和三格腺。常有螺旋形三格
桑绵粉蚧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扩散 腺25--30个。多格腺仅分布于腹面,在第4~9腹节腹
迅速 ,危害严重的特点。2009年2月3日农业部、国家 面中区(少数个体在第5腹节有1~2枚),在第7腹节
,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第147号公告中将此虫列入 《中 从节前缘至后缘都有,亦有分布在腹部腹面亚缘区。缺
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为第 五格腺。尾部中央具1对较短的蜡丝(远不及体长的一
436种检疫性有害生物[3]。 半)[ 引。
1 形态特征 1.2 雄成虫
虫体微小,细长,红褐色,长约1.4~1.5mm;触角
1.1 雌成虫 1O节,长度约为体长的2/3;足细长、发达 ;腹部末端具
背面观:活体卵圆形,长2.5--.5.0mm,宽 1.6O~ 有 2对白色长蜡丝;前翅正常发达,平衡顶端有1根钩.
1.95mm,浅黄色,扁平。表皮柔软;体背被有白色薄蜡 状毛[1I。
粉 ,在体节分节处蜡粉少或无,显出皮层的颜色,呈暗
绿色 ,近黑色[1 ]。 2 寄主与分布
腹面观:腹面蜡粉很薄,周缘通常有放射状蜡突,
2.1 寄主植物
腹部末端4~5对蜡突较长,其他均短粗 。有腹脐,呈横
扶桑绵粉蚧食性广泛。据文献记载,受其危害的植
椭圆形或盘形,前缘通常宽于后缘,150 m宽,位于腹
物至 少有 l8科,如 葫芦 科 (Cucurbitaceae)、豆科
部第3节和第4节之间,呈黑色[ ]。
(Leguminosaesp.)、茄 科 (Solanaceae)、大 戟 科
头部:触角9节,基节粗,他节较细。单眼发达,突
(E 户0r6 cP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