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垦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pdf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二oo四年第三期
试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垦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张崇旺 (厦门大学 历史系,福建 厦门 361005)
[内容提要]南宋以来的黄河全面夺淮,是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巨大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我们也不能 忽视历代政府为保南粮北运大动脉的畅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江淮人们的农业垦殖活动给这一地 区的环境变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环境科学、历史地理学有关的人地关系理论,着重探讨了明 清时期江淮各地人们农业垦殖活动这一外营力作用于环境的过程。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涸湖废塘为田、 伐林垦荒新一轮农业垦殖高潮的出现,根源于清中叶以来当地人口高速增长与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 盾;田尽而地、地尽而水而山的过度垦殖则加剧了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 致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 [关键词]明清;江淮;农业垦殖;环境变迁;经济停滞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2x(2004)03-0054-08
江淮地区是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大别山以东、黄海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就是史书上常称的 “江淮之间”或“江淮间”。在黄河夺淮之后直至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历史上所称的“四渎” 有三渎(长江、淮河、黄河)在江淮地区交汇,造成了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变迁:“古之水道受 江,今则受淮;古之地势南高北下,今则相反,而下河之水向北流;古之淮底最低,今则垫高;古之淮 独流,既而合黄,今则黄水绝而与沂泗为缘;古之淮出角城云梯关人海,今则甫下三河,余波循张福 河入里运;古之为高堰所以捍淮,今则蓄淮;古之破釜塘、白水塘潴蓄陂水,今则变为洪泽;古之洪泽 为镇为驿为浦,今之为湖;古之高宝各湖奚止数十,今则连为一片..?·古之漕因湖为运,今则有运 河;古之运道屈曲无堤,今则径直而两堤纵亘;??古之上河在南,下河在北,今则以运西为上河,运 东为下河,东西之高低悬绝,??古之射阳湖仅宽三十丈,今则盛水浸淫为巨浸,而别有射阳河;古 之射阳河流向,一支向西,通淮安末口,今则西流之河已绝,河皆东流??”。 诚然,造成今天江淮 地区这种独特地理景观的主要因素是黄河夺淮,但实际上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环境科学的观点,人类社会在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对于环境施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人类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地貌、水系、土壤、植被和气候,也可以改变某些外营力作用的过程,甚至于 干扰某些物质能量循环过程。因而,人类活动的影响(human impact)也必然成为环境变迁的重要 研究内容。就江淮地区而言,明清政府为保南粮北运大动脉的畅通所采取的重视江淮运河建设的
一 系列举措以及江淮人们的农业垦殖活动都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变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撇开 自然和人类的政治因素不说,②重点探讨明清时期农业垦殖活动所施之于江淮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 人地矛盾的凸现是诱发农业垦殖高潮的动因
江淮地区在宋金交战和元末兵燹之后,长时期都处在地广人稀、地不尽垦的局面。在明初时, 为培植京畿之实力,涵养龙兴之地,不得不从江南迁移富户闲民以处之。如定远“以县遭兵乱,民 户消减,乃迁江南常、松、苏、杭、严、绍、金华、处八府民居之,名日‘填实’。故县三十三里,十九里
[收稿日期]2004-05-20
- 54·
为土民,十四里为迁民”。移民填实的政策效果并不好,他们来到陌生地方后“性习安惰,罔知稼 穑。水无潴蓄,灌溉不继,一遇旱干,辄负担弃土而逃”。④故人稀地广、土地荒芜不治的状况没有多 大改观。到嘉靖、万历年问,张瀚经过一番实地调查,还认为“若夫内地之民,不特汉、沔多旷土”, 江淮也是“土惰人稀,一夫耕近百亩”。在他出任庐州知府期间,“尝往来淮、凤,一望皆红蓼白茅, 大抵多不耕之地。问有耕者,又苦天泽不时,非旱即涝。盖雨多则横潦弥漫,无处归束;无雨则任其 焦萎,救济无资。饥馑频仍,窘迫流徙,地广人稀,坐此故也”。 至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的接踵而至, 地广人稀、卤莽而报的情况比以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清中叶以前,江淮地区的人地矛盾并不 十分尖锐,此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主导因素不是人类的农业经济开发活动,而是黄河夺淮的自 然因素和官府大保运道无阻、修建南京宫殿、凤阳中都城、凤阳皇陵、泗州祖陵以及明末战争等政治 因素。黄河夺淮扰乱了江淮水系,淤塞了一些河道湖泊,破坏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江淮天然的自 我调蓄能力大大下降。大兴土木,则需要耗费为数众多的木材,使本来就不甚富裕的江淮山地丘陵 地带森林遭到前所未有的滥伐。据史料记载,明初朱元璋先在其故乡凤阳建都,洪武二至八年动工 六年后,又改建于金陵。《明史 ·食货志》载:“明初工役之繁??自营造两京宗庙、宫室、王邸,民 工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32937-2016》知识培训.pptx VIP
- 3.1 波的形成 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应用密码学》配套教学课件.ppt VIP
- 演讲台风训练.ppt VIP
- 演讲比赛培训方案.pptx VIP
- 演讲台风适用于演讲训练培训.ppt VIP
- 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docx VIP
- JC-T 2027-2010 高纯石英中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笔记》.docx VIP
- 宁夏平罗县几种典型土壤修正系数的确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