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克思多种视角的文艺批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读马克思多种视角的文艺批评.doc

重读马克思多种视角的文艺批评    [摘 要]文艺批评在马克思的全部工作中只占一小部分,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批评散见于他卷帙浩繁的政论文、科学著作和书信中,他以哲学家、社会学家、革命家和美学家等多种理论眼光审视文艺,相成了博大精深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    [关键词]文艺批评 马克思 哲学家 社会学家 革命家 美学家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118-06      一、作为哲学家的批评家      现代艺术阐释学认为,艺术与哲学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不可相通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利奥塔甚至认为,在文艺“作品逃避被转化为意义”的地方,“哲学家走上‘批评’的舞台”。[1] (P180)在他们看来,面对艺术,哲学必须沉默。但在我看来,传统美学所主张的诗与哲学相通的观念是无可非议的,艺术的深层阐释有赖于哲学的阐释,只要我们承认艺术蕴涵着“意义”。别林斯基曾指出,艺术是对于“直感”的认识,而“批评是哲学的认识”。[2] (P575)“要全面地、彻底地理解艺术作品,只有通过哲学的批评才可能”。[3] (P19)中外文艺批评史证明,许多有深度的批评都离不开哲学的批评。历史上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往往也是杰出的哲学家,他们在文艺批评领域的成就,同他们在哲学领域的成就和运用哲学批评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文艺批评的成就之所以超过了他的前辈,正由于他不仅是一位批评家,而且是一位哲学家的批评家。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便开始广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以巨大的热情和兴趣涉猎各国文学,自希腊、拉丁神话、荷马史诗、圣经故事,至莎士比亚、伏尔泰、歌德、席勒、德国民歌、海涅抒情诗等等,并开始接触莱辛、佐尔格、文克莱修和康德、黑格尔等的美学著作,为他后来的文学批评活动奠下了重要的基石。另一方面,他勤奋钻研法律、哲学、历史,特别是在哲学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这样,他的文学批评活动一开始就同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时,就其所受的教育和素养来说,哲学观点还是唯心的,深受康德、费尔特、伏尔泰和卢梭的影响。因此,在马克思早期一些诗作中就带有浓重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在后来的实践中,马克思逐步感到康德等的唯心主义和当时他正在埋头探索的法律问题并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于是转而研究黑格尔,从中发现了辩证法。此后,马克思开始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形成向现实寻求观念的哲学观,并立即体现到对自己诗作的批评上。在给父亲的信中,他说:“对我当时的心情来说,抒情诗必然成为首要的题材,至少也是最愉快最合意的题材。然而它是纯理想主义的;其原因在于我的情况和我从前的整个发展。我的天国、我的艺术同我的爱情一样都变成了某种非常遥远的彼岸的东西。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模糊了,而一切正在模糊的东西都失去了轮廓。对当代的责难、捉摸不定的模糊的感情、缺乏自然性、全凭空想编造、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完全对立……”[4] (P9)这实际上也是对当时主观主义的、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文学和各种形式主义文学的批判。   1843年,马克思开始向新的哲学观发展。由于费尔巴哈的影响,他走向批判黑格尔的道路,先后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论著,在哲学观上批判了黑格尔“把身为理念的主体的东西当成理念的产物,当成理念的谓语。他不是从对象中发展自己的思想,而是按照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并且是在抽象的逻辑领域中做完了自己的事情的思维的样式来制造自己的对象”的思辨的唯心主义。[5](P249)这一批判使马克思由青年黑格尔派脱颖而出,确立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并用这一观点看待各种文学现象。就在这个时候,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在报刊连载,轰动了法国文坛,引起了国内外的热烈评论。青年黑格尔派右派施里加等大肆吹捧这部小说是“批判的史诗”,而作者就是“批判的批判家”;说什么小说创造了一个“人类国家的头等公仆”,创造了一个“把永生和无常分隔开来的裂口”等等,他们用“自我意识”即“精神”来解释小说描写的现实和人物,把精神、人道主义看作是创造理想世界的福音,在读者中造成极大的混乱。为了揭露和批判黑格尔及其右派门徒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帮助广大读者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马克思在他和恩格斯1845年合著的《神圣的家族》第五和第八章中,运用了正在确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对《巴黎的秘密》进行批评。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批评一部作品,是正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文艺批评中的一次成功运用。   《巴黎的秘密》以法国一个封建小公国盖罗尔施坦公爵的公子鲁道夫为主人公,描写了他一段奇特、曲折的生活故事,同时对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和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作了一定程度的真实描写。但是,作者对这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不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