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良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创面
改良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创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报道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创面的效果。方法: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9例,皮瓣面积4cm×5cm~7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 耐磨,弹性好,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供皮区游离植皮完全成活。结论: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捷、创伤小,皮瓣血供可靠、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前足中小面积创面修复需要。
【关键词】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
【中图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0-02
足部作为人体行走、负重及减震平衡器官, 主要靠前足第1、5跖骨,及足跟的三点支撑平衡以及足的特殊弓形解剖结构来完成。足部外伤所致的前足皮肤组织缺损, 常合并骨、肌腱及关节的外露,对创面的修复又不能破坏足部的特殊结构,再加上足部本身血循环不佳,伤口愈合较慢,对前足创面的修复较为棘手。近些年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 为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不少方法。我们于2006~2010年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中小面积创面9例,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9例,其中男7 例,女2例;年龄15~70 岁。创面位置:?趾远节腹侧创面1例、?趾背侧创面2例,前足底创面2例,?趾趾间关节残端创面2例,足背创面2。皮肤缺损原因: 外伤6例, 烧伤1例, 慢性溃疡2例, 创口面积最小4cm×3cm,最大6cm×8cm。
1.2 术前准备:术前静滴敏感抗生素,感染创面完全敞开引流, 每日以3%双氧水、等渗盐水、3%碘伏液换药。待创面感染基本控制即创面渗出减少,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或渗出明显减少后行皮瓣移位。麻醉后行创面清创,常规3%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洗必泰溶液泡洗30分钟后再生理盐水冲洗,消毒铺巾,清除坏死组织,切除创缘皮肤约3mm,必要时分离少许创缘皮下组织以便于与皮瓣缝合,再以3%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洗必泰溶液泡洗15~30分钟后再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止血后待行皮瓣移位。
1.3 皮瓣设计:传统的足内侧动脉浅支皮瓣以舟骨粗隆为中心,舟骨粗隆至第一跖骨头内侧中点连线为轴线,皮瓣最宽为轴线两侧5cm以内, 上界不超过?长伸肌键内侧缘, 以免肌腱裸露; 远侧界定于跖趾关节近侧2 cm, 以免穿鞋磨擦植皮区; 下界为?展肌内缘,逆行皮瓣的旋转点为第一跖趾关节近侧2 cm以上,不能超过第一跖骨头的近侧[1];近侧为内踝顶点垂直线。改良的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的关键在于皮瓣的后界为内踝后缘垂线,其较内踝最突出点向后延伸了约2cm,其他边界和旋转点不变,这就扩大了皮瓣面积或延长了皮瓣蒂部长度,使皮瓣修复的范围扩大了2cm。本组按本方法设计皮瓣,面积则根据清创后的创面面积10~15%左右,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7cm×9cm,其旋转后可修复?趾远端创面及第5跖趾关节背创面。
1.4 手术方法:沿足舟骨粗隆至第一跖骨头内侧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向两侧延续3~5cm为皮瓣的宽度,前界在第一跖骨中段, 跖趾关节近侧2 cm(不超过皮瓣的旋转点),后界达内踝后缘的垂线,上界不超过?长伸肌键内侧缘, 下界为?展肌内缘,先做皮瓣背侧切口,在深筋膜下掀起皮瓣,循内踝前动脉和跗内动脉并于其深面向?展肌与跗骨间解剖并显露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再切开皮瓣跖侧缘,从?展肌浅面向背侧分离,至该肌前缘后并保留,游离皮瓣体部时要注意保护皮穿支及胫后肌腱腱鞘组织,如切取时致胫后肌腱外露,则必须予以缝合或以周围筋膜组织覆盖,以确保游离植皮成活。皮瓣蒂部筋膜条宽约2cm,蒂部筋膜条表面保留宽约1cm的皮条,以利于明道转移修复创面,减轻皮瓣蒂部张力,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如为足底创面,为减少足底疤痕形成,最好以暗道方式进行皮瓣转移,但皮下隧道需尽可能宽松,以减少皮瓣筋膜蒂受压,暗道方式转移皮瓣的蒂部筋膜条宽约1.5~2cm,可切除少许蒂部脂肪粒,以减少蒂部筋膜压力,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本组有2例足底创面均以暗道方式转移,有1例足背创面设计时是以暗道方式并以暗道转移后皮瓣血运差,即术中即改明道,明道皮肤切口应取“~”形,以减轻蒂部压力。皮瓣切取后供皮区创面取全厚皮游离植皮并打包加压包扎,注意避免皮瓣蒂部受压。
2 结果
本组9 例均应用改良方法切取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并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及足趾创面,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学游戏单元 第1课时在校园里找一找(教学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ptx VIP
- 《第一节 认识物联网》优质课件.pptx VIP
- 医院危重病人报告制度.docx VIP
-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难题练习第17章 欧姆定律.docx VIP
- 【企业管理表格】服装店面管理表格大全 22个.doc VIP
- 一种自发螺旋扰动的文丘里式混气装置.pdf VIP
-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乡土中国》为例.pdf
- 植筋施工方案.docx VIP
- 债权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电子版).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共486页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