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与县志》和新编《政与县志》比较探究.docVIP

民国《政与县志》和新编《政与县志》比较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政与县志》和新编《政与县志》比较探究

民国《政与县志》和新编《政与县志》比较探究   摘要:民国《政和县志》与新编《政和县志》成书于不同年代,无论是从指导思想、体例、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从地方志的特性和功用价值出发,作为一县的前后志书,在许多方面还是可以作一些比较的。本文试图从编志概况、指导思想、体例结构和内容三个方面对二志作一粗略比较,从中大致分析二志的优劣短长与成败得失。 关键词:《政和县志》;民国;新编;比较 政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东南侧,与浙江省南部相连,鹫峰山脉西北侧,五代十国时为闽国边陲边防重镇―关隶镇,境内自然风景美丽神奇,古代文人墨客对政和山水流连忘返,宋代大儒朱熹及其父朱松曾流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风光为内容的诗篇;此外政和还有“中国锥栗之乡”的美誉,是福建北部重要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之一。 政和县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在此地生息繁衍。政和置县甚早,宋咸平三年(1000)由关隶镇升为关隶县,这是政和设县的开始。政和五年(1115)更名为政和县;明景泰六年(1455)析出东北部置寿宁县,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和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1) 政和县志始修于明永乐初年,至民国凡五修:明永乐年间由时任县令的黄裳和典史郭斯?首纂《政和县志》,政和自宋咸平三年立县以来,历经南宋及元明永乐五百多年,尚无志书记事。黄裳郭斯?修志其资料主要来自之前的袁采的《政和杂记》、《县令小录》,余孝友《笔录》,陈三诏《小谱》等。而后迨地遭兵燹,图籍几湮,有存者亦只十一于千百。明万历县令车鸣时续修,共四卷四十九条。清乾隆县令谭垣等人在前基础上重加编次共十二卷,比之前的车志更详。清道光由翰林院编修魏敬忠总其成,为十一纲,共八十四目,增加新的内容,补忠义节人物,并对有的目进行重先更名和归类。此后80余年都没有再修县志。民国8年开始修撰,县令黄体震聘闽侯李泳午先生为纂修,而其自己为协修,至民国17年成书。(2)新中国成立后,1986年开始新志的编纂工作,至1993年成书。 新志是在新时期、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编撰的,是有着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的县志。它除了具有旧志的区域性、广泛性、连续性和可靠性的特点之外,还更加具备思想性、科学性、现代性和知识性这四大特点,(3)那么这样的新志和原来的旧志存在着哪些差异呢?现就将留存最完整最详尽的旧志――民国17年《政和县志》(以下简称民国志)与新编《政和县志》(以下简称新志)进行比较,从这两本县志的编修年代、形成过程、指导思想、体例结构和编修内容着手,总结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成败得失。 一、民国志、新志的概况 (一)民国志概况 民国8年,福建省政府令各县修志,政和才因此设局修撰。但当时因军阀割据,匪患不断,时局不稳,当时县令李熙设局开修,但进度十分缓慢。直到民国17年,才由县令钱鸿文、黄体震聘李泳午纂修,并延邑中通儒硕彦分任协修。内容主要采自旧志,适当补充了清道光以后的情况。民国17年成书,共35卷,分订11册,为铅印版本。1986年,政和县志编纂委员会为了编修新县志的需要,又照原版誊印了200部提供各方面使用。(4) (二)新志概况 新志编纂开始于1986年2月,由当时的县长杨根生任县志委主任,林天福任主编,至1993年基本完成县志。1990年11月,经省、地以及有关县市修志专家评审后,连续修改两年,到1992年11月,全部志稿送南平地区(现南平市)、省志委审核,1993年秋,送出版社排印出版。新志分列38篇,178章,图文并茂,装祯精美,辑录了全县的大事要事,凝缩了古今的精华,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本县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地理、资源、民族、人口、人物和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很好的研究政和历史和现状的著作。 编纂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聘请了一些离退休老人和社会知情老人参加编辑工作,搜集整理有关旧县志、族谱、地理著述等资料;二是编写专业志,编纂《大事记》还绘制疆界图、水道图、乡镇行政规划图等;三是总纂,总纂工作开始于1989年下半年,至当年年底编纂成第一稿。1990年在广泛征求意见、审查、考证和补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下限至1988年,个别延至1990年,形成总纂第二稿。修改后成送审稿,经县、市、省反复审查和修改,于1992年11月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政和县志》审查验收组验收完毕。 从两部县志的形成过程和最终出版的情况来看,民国志历经九年,比新志经历的时间更长,而且适逢乱世,编纂过程缓慢,并且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关注度等方面都远远不及新志。新志的编纂距离民国志已有六十多年,而时逢盛世,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和更是蕴涵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