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翻转流水帐”作文策略摭谈
用文字给生活拍照
——翻转“流水帐”作文策略摭谈
【摘要】小学高段学生写叙事类作文存在着“流水账”现象。本文笔者从“流水账”文章存在的现状,并探究其习作的特性;从堆雪人、拍照片中获得启示,采用“取景:选取素材”、“聚集:定格重点”、“慢镜头:细节描写”、“PS处理:美化语言”入手指导学生用文字给生活拍照,化腐朽为神奇,变“流水账”为好文章。
【关键词】“流水账”??作文??处方??细节描写??美化语言
?
扪心自问:现状堪忧 追本溯源
一、现状堪忧:“流水帐”作文成常态
学生在写叙事类作文时,喜欢以时间为序,如实地,不加修饰地记录每一个环节。我们称之为“流水帐”。作为一个小学高段的语文老师,我们尽全力去“围剿”,但屡禁不止,难以除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水账”作文成了常态,令老师们头痛不已。
二、追本溯源:剖析“流水账”之特性
学生的“流水账”作文,你分析了吗?
其实,哪个孩子不想写出好文章?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么就成了“流水账”。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流水账”文章的特性。知已知“文”,才能妙手回春;知道假货,才会去打假。
【习作1】
参观动物园
①今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
②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从柜子里反复挑选了一套满意的衣服,穿好了在镜子前照了好久,真漂亮呀!
③这时妈妈叫我吃早饭,我就赶紧洗漱完到饭厅吃早饭去了。今天的早饭特别丰盛,我吃了一个鸡蛋,两块蛋糕,还喝了一杯牛奶。
④吃饱了饭我们就出发了。今天是星期天,路上一点也不堵车,我们一会儿就到了动物园。妈妈买了票,我就高高兴兴地进去了。
⑤动物园里的动物可多了!我看了金丝猴、斑马、长颈鹿、老虎、狗熊,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大熊猫了!
⑥中午我们吃了饭,下午又去海洋馆玩了一会儿就回家了。今天可真高兴呀!
【剖析】
?? ?从这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选择了“线形”材料。一大早……吃早饭……出发了……路上……动物园里……中午……下午……按时间的顺推,把做过的或见闻不经筛选,一桩桩一件件地罗列下来,没有重点,平均用力,更缺细节描写,如同账目。此篇文章应该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动物园所看到小动物,及观后的感觉。而小作者缺失这样的写作目的,不会选材,样样都写。
【习作2】
卖“宝贝”
①“大减价,大减价,大拍卖,大拍卖,99元,一个蔡雨涵,一个蔡雨涵99元,又肥又聪明……”丁雨浩在教室里吆喝道。
???②“3块5,3块5,一个蔡雨涵,3块5,快来买呀!”张仲敖叫着,喊着。
???③ 这,这,这,还敢卖我,神经病,什么3块5,什么99,我一个那么好的人,什么,什么,才值3块5和99元,我看最少也得要一个亿,不过我看来还是不够的。他们要卖,就卖自己吧,干嘛搞得我像是你什么很亲很亲的亲人,唉!真是的!没法救了,这群男生。看到张仲敖起身要去倒饭,我也去了。在半路,我以我最快的速度,一口气辩道:“张仲敖,告诉你,我蔡雨涵,不是你老婆生的,更不是你生的,你也不是我哥我弟,凭什么卖我,干嘛,说的像我们是一家人一样。”
???④张仲敖不理不睬。
???⑤刚回到教室,“不对,我要把全班女生卖了!”
???⑥我又一口气以最快的速度把刚才那句话放出去了。
???⑦“雨涵,我们也把男生买了,只要别人给他一角,就是揣他一脚,就可以买下他了。哈!哈!”艺晗轻声说。
?⑧“好的”
???⑨ 张仲敖似乎用顺风耳听见了我们的悄悄话。立刻唱道:“就不让你卖,就不让你卖!”
???⑩ 凭什么,只有你能买,我们就不能卖,这一点都不公平。
???【剖析】
????此篇文章较上篇似乎有点进步,记录课间男女生之间发生的小摩擦。应该说小作者还是挺会提炼素材的,善于捕捉身边之事;也看得出小作者的用心之处,记事的同时穿插了心理活动描写。但为何读来素然无味,甚至有点粗俗?
细细追究,我们发现:
(一)没有重点,平均用力
小作者把课间男女生之间发生口角的经过从头到尾,谁说了什么,谁做了什么,事无巨细,只要记得的,都一顺溜地记了下来,无重点,平均用力。
(二)不懂取舍,重复啰嗦
正因为小作者把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逐个记下,显得重复而臃肿。如①、②、③节,不管是丁雨浩的叫卖,张仲敖的吆喝,还是小作者内心的活动,其实都是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要大减价拍卖蔡雨涵。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甚至文字都无大区别。而小作者却一而再,再而三去写,不懂得取舍,重复啰嗦。
(三)缺少细节,粗制滥造
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描述缺少细节描写,欠细致入微。
(四)口头语言,简单粗俗
“张仲敖,告诉你,我蔡雨涵,不是你老婆生的,更不是你生的……”“唉!真是的!没法救了”……整篇文章太多口语化的语言,停留在原生态阶段,显得简单粗俗。
扪心问诊: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一、堆雪人中寻灵感
??? 去年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