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家府演义中次要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杨家府演义中次要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摘 要:自《杨家府演义》问世以来,人物形象的嬗变始基本定型,其中杨业、佘太君等主要人物形象备受学者们瞩目、垂青,成果斐然,但次要人物形象的研究也鲜有停息。文章试从潘美、孟良、焦赞、八娘等次要人物着眼,对历来研究者们的成果作一爬梳整理,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杨家府演义》;次要人物;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J82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6-0336-02
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着墨很少,但这些形象同样释放亮光,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对学术界中次要人物形象的研究作一爬梳评述,以资参考。
一、潘美研究
自《杨》诞生至今,杨业死因之争就没有停息过,磨嘴挥拳,可谓奇观,孰优孰劣,见仁见智。闻立鼎将这一争论归为三种:一说是忠武君节度使、检校太守潘美;一说是潘美和监军王??等人;一说是王??一人,与潘美无关[1]。现择要梳理:
(一)忠臣说
富云《潘美是大宋功臣》根据《宋史?潘美传》的记载,将潘美的功勋归纳为“稳定朝局、收服袁彦、安抚淮南、镇抚长沙、扫平南汉、平定江南、大战太原和攻取北汉”等,并强调“潘氏美公,是大宋的开国元勋,是忠臣”,只因明代无名氏《杨家将》一书完全颠覆了潘美的忠贞形象,应予以澄清和揭露,还原潘美真相。此外富云还将历史中潘美与小说中潘美相区分,这一见解值得后人借鉴[2]。李焕青[3]和顾全芳[4]二文与富云观点相近,都认为历史中潘美与小说中潘美相差甚远,忠奸颠倒,但不同点在于,李焕青既指出潘美陷害杨业是历史冤案;又提出潘美在此案中“责任有二”,但远不如小说中的潘美是十恶不赦的罪人。顾全芳则列举曹操的事例对比说明潘美的忠直。海燕、安扬在肯定潘美是忠臣的基础上指出其过失,但认为潘美陷害杨家一事实属子虚乌有[5]。史宗义从潘美的名字谈起,指出应区别对待潘美和潘仁美,虽仅一字之差,但大相径庭,可备一说 [6]。
闻立鼎指出,导致杨业死的元凶是王??,与潘美无干[1]。张守明、贺国波 [7]和《杨家将真实历史:佘太君和穆桂英根本不存在》[8]都赞同此观点。
(二)奸臣说
李裕民注目于杨业被王??直接迫害致死这一“事实”,但指出潘美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特别阐述了王??陷害杨业的论断使潘美的问题被淡化的现状[9]。赵捷民也有相同的论断[10]。与此论调相仿的还有杨芷华,认为《宋史》遮蔽了潘美不可推卸的责任[11]。张其凡则更明确地为王??洗脱罪名,认为杨业所言“奸臣”实指潘美,非王?? [12]。顾全芳也着眼于潘美,认为他对杨业的死应负有直接的责任,此外,他还将视角转向辽国,指出契丹贵族耶律斜轸之辈直接俘杀杨业,论证内外结合,尤为全面[4]。
骆承烈认为潘美、王??和刘文裕三者共同“筑就”了杨业的悲剧,罪不可赦。发前人之未发,值得思考[13]。与骆承烈观点相同的还有杨建宏,都认为三者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4],可谓是别样的眼光诠释出别样的生命。
二、孟良、焦赞研究
(一)真实考
曾良[15]和杨芷华[11]根据《元史?焦德裕传》的记载,推定《杨》中所记“赞”即杨延昭的部将焦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认为孟良是历史传说人物,史无可考。与此观点相左的则有姜纬堂 [16]和顾全芳 [17],二者从《元史?焦德裕传》的创作时间入手,考证得出所记“赞”非《杨》中焦赞,进而指出相关地方志的记载也是由传说演化而来,都不可信,推知孟良、焦赞只是艺术形象,不可考。
赵捷民 [10]和靳生禾、谢鸿喜 [18]的观点迥异于他人,不仅列举大量的地方志和笔记考证孟良、焦赞都是抗辽名将,确有其人,而且对其功绩予以积极的肯定,认为二人是杨延昭最得力最默契的裨将。
(二)性格考
曾良颇能结合时代分析人物独具的个性魅力,从《杨家府演义》的创作背景出发,以忠孝仁义为切入点,将孟良、焦赞的性格作一比较研究。此外,曾良还着眼于《杨家府演义》和《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迥异特色,将焦赞、孟良和李逵、鲁智深、阮小七等进行比较,认为小说《杨》中有许多败笔存在。论文具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15]。龚舒、吴建国将孟良、焦赞和杨六郎比较,得出个体不同形象特质的结论。龚、吴接着指出《杨家府演义》的不足在于,作者未对孟良、焦赞劫掠财货、滥杀无辜的不法行为做出旗帜鲜明地否定,有失正统。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说研究之深透[19]。
三、人物群像研究
《杨家府演义》中很多不起眼的女性人物,却是小说人物画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者们亦有关注。
(一)性格考
林文《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小说主要女性形象解读》从“英勇善战”的角度对《杨家府演义》中由大到小的人物进行全面的人性解读,其特点是
文档评论(0)